順應大勢“中岡復交”水到渠成
王毅:中岡復交順應時代潮流和中非友好合作大勢 2016年3月1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來訪的岡比亞外長蓋伊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岡復交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順應了時代潮流和中非友好合作的發(fā)展大勢。王毅表示,我與岡比亞伊斯蘭共和國外交部長蓋伊女士代表各自政府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岡比亞伊斯蘭共和國關于恢復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兩國政府決定自今天起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岡關系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詳細
外交部談中岡復交 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18日就中岡復交問題答問時表示,岡比亞方面表達復交愿望時,沒有提出任何前提條件。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岡正式恢復外交關系,可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岡比亞方面表達復交愿望時,沒有提出任何前提條件,岡比亞領導人表示,與中國復交才符合岡人民利益,為此作出了這一正確決斷。>>>詳細
中岡建交歷史與友情
1965年岡比亞獨立時,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時任岡比亞總理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Sir Dawda Jawara)表示祝賀,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致電賈瓦拉表示承認岡比亞獨立。不過受冷戰(zhàn)大格局影響,追隨西方國家的岡比亞選擇了與臺灣當局建立“邦交”。
20世紀70年代的兩件大事——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和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深刻改寫了世界格局。此后一系列國家紛紛拋棄臺灣當局,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其中便包括在外交政策上緊跟西方國家的岡比亞。
1974年12月28日,岡比亞宣布斷絕與臺灣當局6年的“邦交”,同年,中國與岡比亞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次年6月11日,時任岡比亞總統(tǒng)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Sir Dawda Jawara)應邀訪華,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領導人接見了賈瓦拉總統(tǒng)……【閱讀】
大陸與岡比亞建交釋放什么信號
3月17日,中國政府與岡比亞簽署《聯(lián)合公報》,決定即日起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由于目前正是大陸與即將執(zhí)政的蔡英文磨合博弈的關鍵期,而且岡比亞曾是臺灣為數不多的“邦交國”之一,因此中國政府與一撮爾小國的建交事件,成為兩岸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那中國政府此舉作何解讀? 【閱讀】
臺灣接收到什么訊號
臺當局:表示遺憾并將提高警覺 臺灣“中央社”3月17日還報道稱,臺灣當局外事主管部門17日表示,對于岡比亞決定與中國大陸復交,臺灣當局表示遺憾。臺灣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表示,過去7年多來,臺灣推動“活路外交”,無論是對主要伙伴國家關系還是對國際參與,皆有具體進展。臺灣當局外交事務主管部門將持續(xù)加強對外工作。>>>詳細
蔡英文含糊回應中岡復交 蔡英文就岡比亞事件發(fā)表三點聲明,但本人沒有出面,由民進黨發(fā)言人阮昭雄轉述。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稱,三點聲明分別為:區(qū)域和平穩(wěn)定與兩岸關系的健全發(fā)展,是兩岸共同的責任,兩岸間在國際上的針對性競爭無益兩岸關系的正常發(fā)展;民進黨的對外政策很清楚,就是與各國間維持和平、穩(wěn)定與繁榮;“外交”沒有藍綠,需要團結維護“國際空間”。報道稱,對于大陸與岡比亞復交,是不是對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新政府的下馬威,阮昭雄聲稱“此舉是針對臺灣的國際空間,不是對單一個人”?!吨袊鴷r報》報道說,回應大陸與岡比亞復交,蔡英文稱希望這不是針對性的行為,該報還特意刊登了一張蔡英文兩手抓撓頭發(fā)的資料圖片。 >>>詳細
臺灣前“外長”:幾乎每個“邦交國”都想跟大陸建交 “臺灣幾乎每一個邦交國都想跟大陸建交,臺灣沒有外交惡斗的本錢”。他稱,扁政府時期,臺灣與“非邦交國”往來被降級到市長層級,但由于過去8年兩岸關系緩和,臺灣跟很多“非邦交國”的來往提升到部長層級。兩岸若“外交”惡斗,臺灣過去8年在國際組織的斬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可能都會受沖擊,臺灣目前能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國際組織,并且派部長級官員出席,未來恐怕遭對岸刁難。民進黨政府上臺后在兩岸政策上如果踩到大陸底線,不僅“邦交國”數目會減少,非“邦交國”也會因對岸施壓降低與臺灣往來層級,屆時臺灣“外交”空間將面臨全面壓縮。>>>詳細
中岡復交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影響
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根基在于“九二共識”,中岡復交不可能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大格局造成沖擊,但是即將執(zhí)政的民進黨若無法妥善處理兩岸關系,臺灣民眾期盼的國際空間問題可能將受影響。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流仍是兩岸努力增進與加深雙方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交流互動,中岡復交是主權國家間的正常交流交往,并沒有破壞兩岸同屬一中的基礎,只不過是兩岸關系發(fā)展過程中的“插曲”,因此,兩岸關系并不會受此事件的影響而“開倒車”。事實上,馬英九在任時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系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道路,大陸方面對臺灣方面要求合理的國際空間問題給予正面回應和妥善處理,由此臺灣獲得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wèi)生組織大會的活動等,這是兩岸雙方政治互信積累增進的結果。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