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指揮中心專家咨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新冠肺炎死亡人數(shù)達681,致死率破4.5%,高于全球平均值。臺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分析致死率高的可能原因,歸納出九成死者都有潛在疾病,加上多數(shù)家屬采取DNR(不施行心肺復蘇術)處置,才會造成臺灣新冠死亡率偏高。
指揮中心專家咨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據(jù)統(tǒng)計,臺灣新冠死亡平均年齡高達73歲,其中六成四是男性,九成都有潛在疾病,但多數(shù)死亡年齡都高于60歲,60歲以下的致死率僅有2%不到。
張上淳指出,按照年齡分層看,60至69歲的死亡率為6.6%,70至79歲的死亡率達15%,80歲以上的死亡率更高達15%,若用死亡時間來看,臺灣是在第二十周感然人數(shù)達到高峰,目前看到的大多數(shù)死者,也多是在第十九、二十周開始發(fā)病。
張上淳說,由此可見初期死亡率高是因為突然太多感染者,醫(yī)療量能一時無法負荷所致,當時對于重癥病患的處置,臺灣是要求要收治在負壓加護病房中,而島內負壓加護病房的數(shù)量一開始不足,但放眼全球每一個國家及地區(qū)幾乎都有遇到相同狀況。
張上淳說,死亡率高還與家屬具有DNR觀念有關,有許多患者若接受插管治療,還有很大的挽救機會,或許是因為家屬不愿意看到親人遭受插管的不適,因此放棄治療,導致許多可挽救的病患,沒有機會接受侵入性治療。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