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98歲黃永玉續(xù)寫“走讀”生涯 刻錄70余年前人間舊影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文化人物      2021-08-17 10:34:53

  人民網(wǎng)北京8月16日電 (韋衍行)近日,《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三部《走讀》完成編校下廠印制,即將新鮮出爐,恰逢98歲黃永玉先生生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宣布新書預售并向黃先生賀壽。

  迄今,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了84萬字的《朱雀城》,130萬字的《八年》和48萬字的《走讀》(1、2)。98歲黃永玉續(xù)寫“走讀”生涯,刻錄70余年前人間舊影,系列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再添新章。

黃永玉談新書創(chuàng)作。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從張序子兩歲開始,寫他的太婆、爺爺、父親母親、姑姑和表叔們一個大家族,和他們生活的朱雀古城的四季時光、風俗民情、各色人物……極盡了鼎盛時期古城的繁華與榮耀。當朱雀城逐漸衰敗的時候,12歲的張序子也不得不沿著那條母親河,漂流到外面廣闊的世界,八年流浪歷險,逢當民族抵御外辱的生死時期,少年孤身游走于閩東南一帶,見識海洋文明和別樣人情,艱難求生長大成人。這一段生命之河豈止無愁,恰是盛滿了家國、故園、骨肉的哀痛。

  這部從上個世紀40年代嘗試寫作的小說,2008年黃永玉85歲重新正式開筆,迄今已逾13載。這部“長河”式的小說沿途景致異彩紛呈,境界開闊,氣象雄渾。新作《走讀》筆力未見絲毫減弱,跟13年前在《收獲》連載之初的從容、沉穩(wěn)、詼諧、活潑的風格保持著驚人的連貫與完整。一部小說在作者心中醞釀80余載,一旦付諸筆端,十幾年如一日的穩(wěn)定雄健,下筆如有神助,運籌帷幄、收放自如,如繪巨幅山水,勾皴點染、意到筆到,詳略剪裁、處處得當;更帶著稀有的自由神思,嬉笑詼諧,議論宣敘,無不妙趣橫生。

  黃永玉是湘西鳳凰人,著名作家沈從文是他的姑表叔叔。黃永玉祖上是“拔貢”,負責“文廟”事宜,祖?zhèn)鳌俺幪铩备N,是讀書人家傳承。黃永玉十二歲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去廈門集美學校求學,不久,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黃永玉開始了一個人的漂泊,他說自己“靠撿拾路邊殘剩度日”,跟著老百姓躲日本人,在閩東南流浪,用腳走過“千里萬里”;他當過瓷廠小工、戲劇宣傳隊美工、美術(shù)教員、文化館干事。緊急的時候,靠著一手“剪影”功夫掙到了飯資,也交到朋友。

  始終,他的行囊里總背著書籍。因為熱愛木刻,像找到父親一樣認準了“木刻工作者協(xié)會”,以后這就是他的身份證,以此結(jié)交氣味相投的朋友。他在閩贛地方認識和神交了一批木刻家漫畫家詩人報人讀書人,也在這里遇到了一生的愛人梅溪。

  “活得這么老,常常為這些回憶所苦”,今年98歲的黃永玉,他的人生跟時代和歷史緊緊地纏繞。在新作《走讀》里,他有一段自況:“我也不清楚,一輩子不曉得從哪里得到和敏悟。上當?shù)姑怪蟛唤型矗或}心,甚至不當是一種教訓,把自己的傻行當作笑料去取娛朋友。更不做借酒澆愁的類似表演,讓朋友來分擔我的小小疼癢。”這大概是“無愁河”三個字的來歷,雖然自小到大經(jīng)歷的是滿滿的哀愁和傷痛,卻從不停下來舔舐傷口,只是一味地前行?!吨烊赋恰烦霭鏁r,他給讀者的獻詞是:愛,憐憫,感恩。這是他寫作《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題旨。雖以木刻和繪畫贏得巨大聲譽,黃永玉卻將文學視為自己最傾心的“行當”。他第一次在報紙上發(fā)表詩歌作品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后來他在回憶沈從文的文章里說:“要寫歷史,恐怕就是這種‘長河’式的歷史吧?”他的這個見解,或許就是理解《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洋洋數(shù)百萬言的匙鑰。


文章來源:人民網(wǎng)
作者:韋衍行  |  責任編輯:虞鷹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