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手稿。
柳青(右三)在地頭和農民聊天。
從1959年春天開始連載發(fā)表的《創(chuàng)業(yè)史》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作家柳青試圖在作品中回答“中國農村為什么會發(fā)生社會主義革命和這次革命是怎樣發(fā)生的”。他一方面通過在渭河平原蛤蟆灘這一典型環(huán)境中曲折展開的合作化運動,來描繪中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另一方面通過梁生寶、梁三老漢等一批個性鮮明的典型人物,來表現這一時期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
小說出版后,因其“反映農村廣闊生活的深刻程度”和“創(chuàng)造了一組達到相當藝術水平的人物”,受到文學界交口稱贊。問世60年來,《創(chuàng)業(yè)史》所體現的偉大的現實主義精神歷久彌新,柳青也成為作家深入生活、謳歌人民的代表。
作家賈平凹說,他那時年輕,聽人講述柳青的故事,但無緣一見。我有幸見過柳青。作家陳忠實問我:“老閻,你見過幾次柳青?”我說從1969年到他逝世前夕,總共六訪柳青。陳忠實說:“我只見過他一次,還是他在上邊講、我在下邊聽?!笔堑?,我比他倆幸運,我熟悉柳青,但沒有深刻理解柳青?,F在再談柳青,就是為了深刻理解柳青、繼承柳青。
柳青創(chuàng)造了兩大奇跡。一是深入生活、謳歌人民,在這一點上他是無數作家學習的榜樣;二是發(fā)現心靈美,創(chuàng)作真善美,在這方面,柳青也做到了極致。
柳青像個苦行僧,摩頂放踵沉到基層,很苦。他告別大城市,到皇甫村一座破廟里落戶,拉扯一大家子人艱苦度日,吃粗糧。“不瘋魔、不成活”,柳青在感情上來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為農民兄弟多辦好事。他給社員編寫了《耕畜飼養(yǎng)三字經》。他見陜北農村干旱貧瘠“于心不安”,撰寫了《建議改變陜北的土地經營方針》。他調停人事糾紛家庭矛盾,受到村民信賴。他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哮喘著,日常醫(yī)療費卻從沒有報銷過;稿紙也沒有在省作協(xié)領過,卻憐貧惜幼自己掏腰包,把《創(chuàng)業(yè)史》的稿酬一萬六千多元全部捐給王曲公社建醫(yī)院。他說:“我有工資,不需要這些錢?!?961年開始寫《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時,柳青向中國青年出版社預借5500元稿費,為皇甫村支付高壓電線、電桿費用。
柳青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柳青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忠實踐行者,他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當作創(chuàng)作的寶典。
柳青在世的時候,巴金還在世,我當時的印象是:巴金是五四文學啟蒙的產兒,柳青是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產兒。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柳青以驚人的、頑強的意志,義無反顧,投身農村生活長達14年之久,首先是做人,然后是寫作,表現“新的世界、新的人物”,到死,留下劃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史》,留下無窮的人格魅力。我們不妨作一番比照,以上對于文藝家的要求,哪一條柳青沒有做到?
也正因為柳青是深入生活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到柳青時這樣說:“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xiāng)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p>
追求真善美,是柳青創(chuàng)作的永恒追求。他在扎根生活的過程中發(fā)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柳青所謂的扎根生活,就是扎根于人的靈魂,并將其表現在文學作品里,從而影響一代作家和讀者的心靈世界。
柳青稱頌陜西農民直而尚義的脾氣稟性,極富人情味的孝、勤、樸、犟、倔,打破藝術構思、敘述策略、心理描寫諸方面老套的技法,塑造出梁三老漢、梁生寶、郭振山等新的人物典型,以美不勝收的生活細節(jié)建造起一座龐大的藝術宮殿,一磚一瓦都是清晰的。
柳青筆下的自然景物、勞動場景是何等真切美妙啊!他對農民向往新生活艱苦奮斗的描繪(例如梁生寶買稻種、砍竹子等),對于傳統(tǒng)道德倫理細致入微的刻畫,惟妙惟肖,充滿了人性深情。他將三秦地域文化、關中方言口語提升到審美層面,細密冷峻而精確,充滿生活情趣,新穎而有意蘊。
更為重要的是,千百年來受苦的莊稼漢,在中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行將到來和已經到來時的面貌和心理,被柳青敏銳地捕捉和記錄下來。他是這個重要歷史時刻的目擊者、體驗者和創(chuàng)造個性的表現者。在這個意義上,《創(chuàng)業(yè)史》記錄了時代,感動了中國。
柳青對文學的貢獻,還在于他繼承了五四以來長篇小說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同時把外來的、特別是俄蘇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傳統(tǒng)拿來,與本民族廣大群眾的思想感情相結合,成就了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情和中國氣派的長篇小說范本。
柳青逝世了,《創(chuàng)業(yè)史》留下來了?!秳?chuàng)業(yè)史》把長篇小說藝術推向新的審美層次,其敘事之嚴謹和細節(jié)之精致,對苦難中人性的表現和對農民勞動的贊美令人耳目一新,是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時期公認的巔峰之作和紅色經典。難怪路遙說柳青是他的“文學教父”,把《創(chuàng)業(yè)史》讀了七遍,陳忠實也把《創(chuàng)業(yè)史》讀了七遍。可以說,柳青影響了一代代人。
柳青參加第四次文代會時對我說:“我這個人就是遵照兩條:客觀規(guī)律要求我的,黨性原則要求我的”,這是他做人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本。
1978年,柳青永遠離開了我們,幸運的是,他為中國文壇貢獻了一部《創(chuàng)業(yè)史》。柳青和《創(chuàng)業(yè)史》,是中國文壇的兩個奇跡。
紀念柳青,向柳青學習!(閻綱)
本文配圖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及柳青家屬提供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