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軍隊突然進攻意圖脫離己方的南奧塞梯以及俄羅斯維和部隊。俄羅斯隨即發(fā)起反擊,經過5天激戰(zhàn),達成戰(zhàn)略目的。俄羅斯雖然在戰(zhàn)爭中暴露出軍事準備方面的不足,但通過運用政治動員手段,為贏得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其中一些細節(jié)值得回味和思考。
闡明己方主張
影響各方態(tài)度
中國古人強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睘檎旧系懒x制高點,俄羅斯及時發(fā)聲、闡明主張,不僅贏得了古巴等國的支持,而且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
戰(zhàn)前,俄羅斯外長多次向格魯吉亞重申,前有1992年“格魯吉亞奧塞梯沖突調解及混成維和力量進入原則協(xié)議”,后有1996年“格魯吉亞與奧塞梯沖突雙方之間安全保障和增進互信措施備忘錄”,格魯吉亞不得使用武力解決南奧塞梯問題,使格方出兵陷入師出無名的境地。
戰(zhàn)爭爆發(fā)后,俄羅斯提議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格魯吉亞在奧塞梯沖突中使用武力。遭到拒絕后,俄又聲明,格方在進行種族滅絕,而俄方在進行必要的人道主義干預和強制實現和平。
獲悉格方行動后,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結束休假,宣布進行強制維和行動;總理普京參加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后,立即飛抵北奧塞梯一線坐鎮(zhèn)督戰(zhàn),向世界展示俄方強硬決心。在國內,北高加索軍區(qū)檢察院就俄方維和士兵被格軍打死事件展開專項調查,向民眾闡明對格方采取軍事行動的必要性,營造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氛圍。
對于俄羅斯的迅猛反擊,美國雖然對俄方發(fā)出“嚴厲的警告”,但始終未派一兵一卒支援格方;歐盟內部對是否制裁俄羅斯出現分歧,意大利表示不支持歐洲成立“反俄聯盟”。國家之間的博弈中,各方支持誰、反對誰,首先取決于自身實際利益得失,但俄羅斯努力營造的國際輿論氛圍以及展示的戰(zhàn)爭決心,客觀上對各方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開展境外動員
擴大自身力量
蘇聯解體造成主權國家與民族分布不一致,形成異國之間存在民族認同的現象。俄羅斯在南奧塞梯地區(qū)便擁有這樣的民族認同基礎。南奧塞梯人與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人同為一族,格魯吉亞境內的南奧塞梯政府,一直希望與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合并,因而對俄羅斯寄予希望。
俄方為居住在國外又希望回歸的俄羅斯人發(fā)放護照、給予經濟援助,為強化民族認同、開展境外動員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2008年8月戰(zhàn)爭爆發(fā)時,南奧塞梯地區(qū)約70%人口持有俄羅斯護照。
憑借這一有利條件,戰(zhàn)爭爆發(fā)后,俄羅斯對南奧塞梯居民特別是持有俄羅斯護照人員進行快速動員,鼓勵他們加入俄羅斯武裝力量,組織他們?yōu)槎碥姄蜗驅?,提供現地后勤物資保障,幫助俄軍解決了油料欠缺、彈藥不足等問題,使俄軍戰(zhàn)斗力得以快速提高。
開展網絡攻擊
渙散對方軍心
當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刀兵相見的時候,兩國網絡空間也“硝煙四起”。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展開“蜂群式”網絡攻擊行動。有專家稱,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與軍事行動同步的網絡攻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俄軍,俄羅斯網民均可從網站下載黑客軟件,安裝后點擊“開始攻擊”按鈕,即可加入“蜂群”進行攻擊,大大增加了網絡攻擊規(guī)模。有媒體評論:俄羅斯打了一場“網絡人民戰(zhàn)爭”。
“網絡人民戰(zhàn)爭”爆發(fā)出巨大威力:格魯吉亞電信、交通、銀行等重要部門癱瘓,急需物資無法及時運抵前方,直接影響到格軍作戰(zhàn)能力。由于媒體無法正常運行,格魯吉亞難以與外界溝通。無奈之下,格魯吉亞外交部只好把新聞發(fā)布在Google的公共博客上。
俄羅斯黑客還反客為主,通過格方網絡平臺發(fā)布前線格軍傷亡照片、敗退資訊、利用民眾當人體盾牌等消息;通過格方電視插播俄軍勢如破竹、格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畫面;更換格魯吉亞政府網站上的總統(tǒng)照片為希特勒照片……
通過廣泛而猛烈的網絡攻擊,俄羅斯將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轉化成己方獲勝的助推器、對方敗退的催化劑。
由于格軍不愿與俄軍打仗的情緒迅速蔓延,當俄軍空降兵突襲至格塞納基陸軍基地時,格軍精銳山地營不戰(zhàn)而逃。俄軍進入該基地的第一項任務竟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沒來得及吃的早餐”。戰(zhàn)敗后,格軍許多士兵不僅沒有感到恥辱,而且認為“格魯吉亞人天生不會打仗,敗給俄羅斯是應該的”。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