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龢: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展亮相湖北省博物館 梁婷 攝
中新網武漢5月18日電 (記者 梁婷)由國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博物館聯合全國多家文博機構協辦的“龢: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展18日亮相湖北省博物館。通過展示先秦時期的重要音樂文物,從樂器之“和”到制度之“和”、觀念之“和”,展現中國禮樂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
民眾參觀先秦時期的重要音樂文物 梁婷 攝
“和”的本字“龢”,常見于古代樂器銘文,是描述聲音和諧的專字。本次展覽共展出116件展品,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代表性音樂文物,來自全國6個省(市)的百余件套展品集中亮相,系統(tǒng)呈現中國早期樂器品種由少到多,結構由簡到繁,制作技藝日漸成熟,音樂性能臻于完善的發(fā)展過程。其中不乏崇陽銅鼓、秦公镈等為人熟知的音樂文物,也有跨湖橋骨哨、石峁口簧、楚季編鐘等重要的音樂考古新發(fā)現。
此次展覽設立了“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國”“和而不同”和“天地同和”五個單元,完整梳理了早期樂器的發(fā)展歷程,展示了禮樂文化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形態(tài)特征,見證禮樂制度的濫觴與成熟。
百余件音樂文物亮相湖北,系統(tǒng)展現禮樂制度發(fā)展 梁婷 攝
在展示方式上,通過視頻、音頻還原樂器的原生語境,使觀眾身臨其境地領略幾千年前的聲音,還采用非遺表演形式與文物展覽結合,反映中國傳統(tǒng)音樂生生不息的綿延力量。展覽期間,還將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講座,將樂器背后的技術、文化理念傳播給公眾。
展覽全國范圍內遴選代表性音樂文物,展現中國禮樂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 梁婷 攝
湖北是音樂文物大省,被譽為“華夏正音”的曾侯乙編鐘,是中華禮樂文明的代表。近年考古新發(fā)現出土的諸多音樂文物,進一步揭示了禮樂制度的發(fā)展與演進。
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萬全文受訪時表示,音樂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和諧觀形成的心理基礎。先秦時期的樂器不僅僅是樂器,還是禮樂文明的代表,早期樂器與音樂的發(fā)展,見證了古代社會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認識和探索。
此次展覽展期3個月,觀眾可預約免費觀展。(完)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