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與“醫(yī)圣”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后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yī)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并拜漁人、樵夫、農(nóng)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y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jīng)27個寒暑,三易其稿,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他對脈學及奇經(jīng)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jīng)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后世尊為“藥圣”。
李時珍。(圖源于網(wǎng)絡)
隨父學醫(yī)
李時珍的祖父是草藥醫(y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yī),曾任太醫(yī)院吏目。當時民間醫(y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愿李時珍再學醫(y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他出身于醫(y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yī)學,并不熱衷于科舉,其后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yī),鉆研醫(yī)學。23歲隨其父學醫(yī),醫(yī)名日盛。
為太醫(yī)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時珍33歲時,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y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yī)所事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yī)院工作。授“太醫(yī)院判”職務。三年后,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yī)院判。任職一年,便辭職回鄉(xiāng)。
這期間,李時珍積極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jīng)常出入于太醫(yī)院的藥房及御藥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各地的藥材,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包括《本草品匯精要》。與此同時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并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開闊了眼界,豐富知識。
東璧堂行醫(yī)
東璧堂是李時珍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從太醫(yī)院還鄉(xiāng)后創(chuàng)立的堂號,辭官返鄉(xiāng)后坐堂行醫(yī),致力于對藥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間,以自己的字——東璧為堂號,創(chuàng)立了東璧堂。
潛心著述
李時珍在數(shù)十年行醫(yī)以及閱讀古典醫(yī)籍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時珍著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其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經(jīng)過27年的長期努力,李時珍于明神宗萬歷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時年61歲。以后又經(jīng)過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計40年。1593年,李時珍去世。萬歷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李時珍。(圖源于網(wǎng)絡)
李時珍臨證,推崇張元素,重辨病證,立法嚴謹,用藥得當。治療時,或化裁古方,或自組新方,或用民間單驗方,多有良效。李時珍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改善了古代科學方法,積累了科學研究的新經(jīng)驗,并成功地運用了觀察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批判繼承和歷史考證方法。
李時珍提出觀察和試驗是研究本草藥的基本方法。李時珍對藥物采用親自采集、仔細觀察,以得其真的方法,獲得很大成功。他打破了本草學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類法,使分類體系更為科學化。此外,他還在陶弘景主治藥分類法基礎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藥分類法,創(chuàng)立了藥物歸經(jīng)分類法。
為弄清每味藥物,李時珍提出釋名、集解、辨疑、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fā)明、附方八項任務,這八項不是每味藥全有,有的五項、六項不等。實際上是對每味藥在系統(tǒng)分析基礎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綜合。
他提出批判繼承和調(diào)查研究為實踐的重要方法。他研究每味藥,總是先參考諸家本草,考核諸家異同,用自己觀察試驗結果,加以參證。李時珍經(jīng)過研究,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fā)前人未到之處”,這種精神也貫穿在他的全部研究活動中。
李時珍躬親實踐,廣泛向勞動人民學習,注意調(diào)查研究,這是他又一重要研究方法。李時珍經(jīng)過廣泛征詢,從獵戶口中知虎骨強志壯神之功能,菜農(nóng)處明確蕓苔即油菜,從工人處學得防止采礦中毒之法,山人、漁翁、農(nóng)夫、皮匠、獵戶……都是他的老師,使他從調(diào)查研究中獲益非淺。
李時珍又提出了歷史考證方法的科學方法。通過文獻考證,《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來自天竺、大食、南洋、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經(jīng)中得到的醫(yī)藥知識。
李時珍的著作尚有《奇經(jīng)八脈考》《瀕湖脈學》傳世;還有《命門考》《瀕湖醫(yī)案》《五臟圖論》《三焦客難》《天傀論》《白花蛇傳》等,皆佚。
《本草綱目》
李時珍通過嚴謹?shù)尼t(yī)學態(tài)度,針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解決了其分類不科學、名目混亂的問題,他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鉆研與實踐,寫成了醫(yī)學巨著《本草綱目》?!侗静菥V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藥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tài)圖1100余幅?!侗静菥V目》打破了藥物的人為分類方法,對藥物重新作了科學的分類,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發(fā)現(xiàn)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中國最系統(tǒng)、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yī)藥學著作。
《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y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首創(chuàng)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xiàn)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xiàn)代植物分類學創(chuàng)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tǒng)》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yī)藥巨典”。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瀕湖脈學》
李時珍感其時代的中醫(yī)脈學存有缺憾甚至謬誤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診發(fā)明》及歷史上其他多家脈論精華,于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編著成《脈訣》,即《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為李時珍晚年所著,以號命書,是為“瀕湖脈學”?!稙l湖脈學》語言簡明,論脈清澈,不但把臨床復雜脈象總結歸納成基本的27種脈象,而且還把主要內(nèi)容,即脈象、相類脈鑒別、脈象主病,皆以韻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誦記,因此上其書流傳深廣,歷來受醫(yī)家推崇?!稙l湖脈學》對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為中醫(yī)典范之作。
《奇經(jīng)八脈考》
《奇經(jīng)八脈考》,約撰于1577年,1卷。本書考證歷代文獻,對奇經(jīng)循行和主病,詳加說明,且附已見。
雨湖傳說
李時珍出生那天,他的父親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魚。平常運氣還不錯,這一次卻連下幾網(wǎng)都一無所獲,李言聞很喪氣。最后一網(wǎng)拉起來感覺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為是條大魚,原來是一塊大石頭。李言聞嘆道:石頭呀石頭,我與你無冤無仇,今日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頭突然也說話了:石頭呀石頭,前來賀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來這石頭就是雨湖神。李言聞急忙趕回家,正好李時珍生下地,于是給他起名叫“石珍”。當晚李言聞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仙人鐵拐李前來道喜說:“時珍時珍,百病能診。做我高徒,傳我名聲?!?nbsp;
死人診活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于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復勸說,終于使主人答應開棺。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nèi)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后,這名婦女又順利產(chǎn)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chǎn)而陷入假死。
活人診死
李時珍還可以“活人斷其死”的。一天,有家藥店老板的兒子大吃大喝后,縱身翻越柜臺,請李時珍診脈,李時珍告訴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板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nèi)臟受損。
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后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北方。終于發(fā)現(xiàn)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像茄子葉,花像牽?;?,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并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
善對
李時珍自幼聰穎善對,還沒上學就跟著父親認熟了好多字。剛?cè)雽W時,私塾先生望著被樹木環(huán)抱的遠山,出了上聯(lián):“遠聲隔林靜?!崩顣r珍當時雖然只有八歲,但見朝霞分外明媚,過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脫口對道:“明霞對客飛?!庇形凰庝佒魅?,膝下有一個女兒,聰慧而美貌,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才華出眾的男子結為伴侶,決定用藥名作上聯(lián)征婚:“玉葉金花一條根?!痹S多求婚者望聯(lián)興嘆。其中有一位姓馬的青年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時珍幫忙。李時珍少年助人為樂,脫口對道:“冬蟲夏草九重皮?!变佒饕婑R公子比較英俊,又交給他一副上聯(lián),限一天對上。這上聯(lián)是:“水蓮花半枝蓮見花照水蓮。”馬公子只得二請李時珍對出下聯(lián):“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鋪主看后非常高興,隨即再出上聯(lián)“白頭翁牽牛耕熟地”,限半天對出。馬公子無奈三求李時珍。李時珍為了成全這樁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紅娘”作下聯(lián)。鋪主十分滿意,當即答應訂婚。
鼓子花藥性
李時珍利用太醫(yī)院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yī)書,而且對經(jīng)史百家、方志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nèi)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tài)、特性、產(chǎn)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借故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李時珍,他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jīng)驗記錄了下來:旋花有“益氣續(xù)筋”之用。
巧用煉金術
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長生不老。方士看準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煉不死仙丹,取悅皇帝,因而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煉丹熱潮,但不少人因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李時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煉取,含有毒素,于是疾呼:“丹藥能長壽的說法,決不可信?!辈⒘信e服食丹藥后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駁說:“古代藥書上說,水銀無毒,服食可以成仙,是一種長生藥。”李時珍認為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可以參考,但一定要經(jīng)過分析,不能盡信書上所說的。
李時珍雖然堅決反對服食仙丹,卻以科學的態(tài)度應用煉丹的方法。他親自研制水銀來醫(yī)治瘡疥等病,又利用煉金術燒制外用藥物,他還把研究的數(shù)據(jù)記載在《本草綱目》里。
兄弟二人學中醫(yī)
還在李時珍少年時代,李言聞就常把兩個兒子帶到自己充當診所的道士廟“玄妙觀”中,一面行醫(yī),一面教子讀書,不時讓孩子們幫助謄抄一下藥方。李時珍耳濡目染,對行醫(yī)的知識技能越來越熟。一天,李言聞應病家之邀,帶著長子出診去了,玄妙觀中只剩下時珍一人。這時,來了兩位病人,一個是火眼腫痛,一個是暴瀉不止。李時珍告訴他們父親要到晚上才能回來,要不先給開個方子試試,那瀉肚子的病人難受極了,就同意了。李時珍便果斷地開方取藥,打發(fā)病人走了。李言聞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了小兒子開的藥方,向李時珍詢問情況。李言聞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這才知道,兒子不僅讀了不少醫(yī)書,還能在治病實踐中加以運用,對癥下藥。這時,做兄長的果珍在旁邊聽著弟弟大談藥性,十分羨慕,暗下決心定要干件漂亮事,讓父親看看誰的醫(yī)道高明。
事有湊巧,沒過幾天,又有兩個眼痛和痢疾病人前來就診,而那天正好只有果珍一人在診所。他一見這兩人和弟弟說起過的那兩人病情一樣,便不假思索,依照弟弟的方子作了處理。不料,第二天一早,這兩個病人就找上門來,說服藥后病情反而加重,要李言聞看看是怎么回事。果珍在一旁不敢隱瞞,只好如實相告。李言聞一聽就連呼“錯矣”。果珍還不服氣,李言聞告訴兒子,有的病癥看上去差不多,實質(zhì)卻不一樣。接著,把為什么那天時珍要以艾草為主藥,而今兒這兩個病人卻應該以黃連為主藥的道理講了一遍,把李果珍說得心服口服。
巧辨藥性真?zhèn)?/strong>
李時珍20歲那年,蘄州發(fā)生了一場嚴重的水災。洪水剛過,瘟疫開始蔓延。這天,李時珍正在診病,突然一幫人鬧鬧嚷嚷地拉著一個江湖郎中涌進診所。為首的年輕人憤憤地告訴李時珍,他爹吃了這江湖郎中開的藥,病沒見好,反倒重了。他去找他算賬,郎中硬說藥方?jīng)]錯。讓李時珍給看看。說完把煎藥的藥罐遞了過來,李時珍抓起藥渣,仔細聞過,又放在嘴里嚼嚼,告訴他這是古醫(yī)書上的錯誤,《日華本草》的記載把漏藍子和虎掌混為一談。眾人慨嘆了一陣,只得把江湖郎中給放了。
不久,又有一位醫(yī)生為一名精神病人開藥,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藥,病人服藥后很快就死了。還有一個身體虛弱的人,吃了醫(yī)生開的一味叫黃精的補藥,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來,幾種古藥書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黃精和鉤吻說成是同一藥物,而狼毒、鉤吻毒性都很大。毫無疑問,古醫(yī)藥書籍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jīng)驗,但也確實存在著一些漏誤。若不及早訂正,醫(yī)藥界以它們?yōu)閼{,以訛傳訛,輕者耽誤治病,重者害人性命。
嘗遍百草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于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藥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藥。由于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藥物直稱為“本草”。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余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一部能概括這一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李時珍意識到了它的分量,卻仍未料到,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shù)。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chǎn),可以主治風痹、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藥品。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為婆婆治病
李時珍一路考察,一路為父老鄉(xiāng)親們治病,深受人們尊敬與依賴。有位老婆婆,患習慣性便秘達30年之久,雖多方治療,終不見效。李時珍運用從民間學來的偏方,以適量的牽牛子配成藥,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還有個婦女鼻腔出血,一晝夜都止不住,怎么治也不見效。李時珍用大蒜切片敷貼患者足心,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這個方子,也是他從民間采得的。
驗證動物藥性
蘄蛇,即蘄州產(chǎn)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y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有研究,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里觀察。內(nèi)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今陽新縣)山里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為了找到真正的蘄蛇,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人家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對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么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于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龍峰山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于親眼看見了蘄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侗静菥V目》寫到白花蛇時,說得簡明準確。
鯪鯉,即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巖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nèi),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后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并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從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fā)現(xiàn)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也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李時珍陵園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李時珍這位偉大的醫(yī)藥學家,在其故里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修葺了墓冢,建成了"李時珍陵園"。陵園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1982年,定為中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珍墓,李時珍塑像,通高4.35米,底座鐫刻郭沫若親筆題詞。塑像后并列有兩座墓冢,東側(cè)為李時珍與其妻吳氏合葬墓,墓前有其子李建元、建中在明萬歷癸巳年(1593年)中秋所立的墓碑;西側(cè)為其父李言聞與母張氏合葬墓,底徑均為6米,高約2米。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畫家蔣兆和所畫的李時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郭沫若先生的題詞。1980年,在陵園內(nèi)正式建立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紀念館仿古大門上鑲嵌著鄧小平同志于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紀念館的展品主要有歷史文物、文獻、藥物標本、圖表、照片、畫像、雕塑等1000余件,形象系統(tǒng)地介紹了李時珍的生平和《本草綱目》的偉大成就。藏品中有諸多古籍善本,自明清以來《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彌足珍貴。
長沙李時珍塑像
1983年,李時珍的塑像在湖南長沙落成,系由恢復高考后湖南醫(yī)學院(湘雅醫(yī)學院)的首屆畢業(yè)生捐給母校,塑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朱惟精親自創(chuàng)作設計,湘雅醫(yī)學院老校長、中國著名醫(yī)學科學家張孝騫親筆題詞:“精研醫(yī)學,勤學先賢,為民服務,又紅又?!?。
?。ㄙY料綜合百度百科、國學百科)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