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記錄老兵 定格榮光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3-04-24 15:53:38

  退役老兵桂振嶺走訪236位抗美援朝老兵,拍攝2000余張照片,記下100余萬字采訪筆錄,完成報告文學合集《永不凋謝的金達萊》——

  記錄老兵 定格榮光

  ■本報記者 裴 賢 通訊員 張宏偉 劉保文  

  凌晨時分,街道冷清,城市還在睡夢之中。在安徽省宿州市的一棟居民樓里,退役老兵桂振嶺已穿戴整齊,伏于案前,開啟一天的忙碌。

  整理采訪素材、查閱文獻資料……只要提起筆來,桂振嶺就來了精神。記錄一個個戰(zhàn)斗故事,追尋一名名老兵的足跡,桂振嶺甘之如飴,常常將疲憊拋之腦后。家人心疼他夜以繼日,他卻有自己的“道理”——“老兵們年事已高,他們可等不起?!?/p>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幾年來,桂振嶺不僅走訪宿州市6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85個行政村,還遠赴遼寧、北京等地采訪,完成40余萬字報告文學合集《永不凋謝的金達萊》。

  通信員、機槍手、軍醫(yī)……桂振嶺搶救了一段段鮮活、珍貴的紅色記憶,將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化為鉛字,永遠地留存于歷史長河中。

  夢起:開啟漫長的文學苦旅

  “236位抗美援朝老兵,100余萬字采訪筆錄,40余萬字報告文學合集”——這是幾年來,桂振嶺為自己、為老兵交上的一份“成績單”。

  對于這樣的成績,桂振嶺并不滿足——“收集老兵故事,我肯定會堅持到底,也許終究會有結束的那天,我只希望那一天到來得晚一些。”

  追溯桂振嶺記錄老兵的這段經歷,可以說念想緣于老兵起,動力也緣于老兵生。

  桂振嶺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爺爺早年參軍,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在爺爺的影響下,桂家人的崇軍尚武家風賡續(xù)傳承。桂振嶺的二叔在原北京軍區(qū)某部服役。1998年,桂振嶺入伍。4年后,弟弟桂振峰也報名參軍。

  從小喜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桂振嶺,在部隊很快嶄露頭角。他喜歡用筆記錄發(fā)生在戰(zhàn)友身邊的一件件小事,也因此成為連隊宣傳骨干。

  2000年底,退役后的桂振嶺,被分配到安徽省淮北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鐵路運輸處工作。工作之余,他時常回想起軍營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家當兵的人多,從小受家庭影響,我就對部隊有感情?!?/p>

  退役多年,每當說起軍旅生活、英雄事跡,桂振嶺仍心潮澎湃。厚積于心底的綠色情感噴薄而出,化成一首首詩歌。2014年,在當地文藝創(chuàng)作領域“小有名氣”的桂振嶺,如愿加入宿州市作家協會。

  2018年10月中旬,桂振嶺參加市作家協會組織的采風活動期間,了解到埇橋區(qū)沱河街道住著多名高齡參戰(zhàn)老兵。那些從戰(zhàn)火硝煙中走來的老兵,像一塊磁石深深吸引著他。

  桂振嶺的第一位采訪對象,是家住沱河街道的抗美援朝老兵趙樹芹。采訪趙樹芹,老人年歲太高,聽力衰減嚴重。桂振嶺湊到老人耳邊大聲地喊,老人都聽不見。

  本打算過段時間再去采訪,不料一周后,突然傳來趙樹芹去世的消息?!斑€有多少老兵健在?還有多少老兵的故事需要去記錄?”桂振嶺主動將尋找和記錄老兵的重擔扛在肩上。

  “參戰(zhàn)老兵們都是經歷過生死的,上戰(zhàn)場從來沒怕過,最怕的是被人忘記?!币婚_始,桂振嶺的采訪范圍僅限于沱河街道,陸續(xù)采訪了張佰禮、趙德才等9位老兵。后來,他決定走出沱河街道,為更多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在世老兵留下記憶。

  尋訪:循著英雄的足跡前進

  “真正做起來,才明白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惫鹫駧X多次到民政部門尋找老兵資料,但所獲信息非常有限。

  于是,他想到了最“笨”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村子,問到一名老兵,再通過老兵打聽別的老兵,結果越打聽線索越多,越尋找老兵越多。這,堅定了他的信心。

  隨著采訪的老兵越來越多,桂振嶺的“名氣”逐漸大了起來。2020年11月,桂振嶺被聘為宿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社會聯絡員。工作的變動,使桂振嶺接觸到更多老兵,這也為他的采訪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到新崗位后不久,桂振嶺接到碭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王光華的電話:“可不可以為碭山籍烈士王學風做個深入調查?”

  懷揣著對英雄的崇敬,經多方聯系,桂振嶺見到了探尋王學風事跡多年的原碭山縣黨史研究室主任科員王東超。王東超介紹,王學風曾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華岳山與敵戰(zhàn)斗時犧牲,年僅25歲,被授予“一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

  “2005年6月,我進入碭山縣黨史研究室工作,從網上查閱到王學風的相關資料后,我被英雄的事跡深深震撼?!蓖鯑|超的言語中流露出一絲遺憾:“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幾十年來,家鄉(xiāng)的人民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現存的碭山史料中也找不到記錄文字……”

  “沈陽有許多抗美援朝老兵的資料,去那里一定有收獲!”同年11月9日,桂振嶺、王光華和王東超飛往沈陽。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3人穿過烈士墓區(qū),來到陵園最內側的烈士紀念廣場。在一面鐫有19萬余位烈士姓名的半圓形英名墻上,他們在第13碑14列14行找到了王學風的名字。

  幾天時間,他們相繼走訪了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錦州車務段、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單位,采訪近30人。

  在尋訪的過程中,歷史的真相也在挖掘中呈現出來?;氐郊液螅鹫駧X又從網上買了《朝鮮戰(zhàn)爭》《震撼世界的志愿軍52位英雄紀略》等書籍,認真研讀資料,為王學風寫了一篇2萬字的報告文學,填補碭山史料中的這一空缺。

  “一個老兵的經歷是故事,100個老兵的經歷就是歷史?!惫鹫駧X說,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想為這些英雄,為那些閃光的歷史做記錄和鑒證。

  于是,他決定把所采訪的老兵事跡匯成一部報告文學合集。王學風是合集第一篇。

  傾聽:尋常巷陌藏著赤子之心

  據不完全統計,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皖北地區(qū)先后有2萬余名熱血青年參軍,有600余位烈士長眠他鄉(xiāng)。

  70多年過去了,還有多少位老兵健在?帶著這個疑問,桂振嶺先后前往市檔案館、人社局、圖書館等多家單位進行調查。截至2020年7月,全市約有不到1000位抗美援朝老兵進行了登記。

  從20000到1000,銳減的數字,讓桂振嶺痛心的同時,也讓他感受到時間的緊迫。為了“留住”這段歷史,桂振嶺加快了記錄速度。

  只要一有時間,桂振嶺便帶上干糧驅車尋訪老兵?!白畛跻矝]經驗,就找到村里去了,可到了才知道,老兵已經去世?!惫鹫駧X說,他跑了不少冤枉路,后來通過各種渠道先與老兵所在村的村民取得聯系,確認老兵可以接受采訪后再前往。

  有些路不得不反復跑,有些事不得不反復做。為了核實一個問題,桂振嶺還會詳細采訪他們的戰(zhàn)友、親屬以及核對老兵本人立功證上的簡記,以此來佐證內容是否屬實。

  “尋訪過程很艱難但甘之如飴,因為我搶救了很多珍貴的資料?!惫鹫駧X說,每一位老兵的記憶,都是一份榮光,更是一部帶著歷史體溫的英雄史。

  聽著老兵們的深情述說,桂振嶺無比動容。他們被炮火炸傷的手臂、緊握軍功章的雙手、濕潤的眼眸……一幕幕都在告訴他,做這件事,值得。

  一次,桂振嶺到埇橋區(qū)東關街道采訪一位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卻被老人的鄰居潑了盆冷水:“老人性格孤僻,你去肯定沒戲?!?/p>

  果然,桂振嶺吃了閉門羹,但他并沒有氣餒,拿著走訪過的老兵照片,他又去了不下10次,終于打動了老兵。

  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接到這名老兵的電話。兩人相約在市環(huán)城公園見面,坐在椅子上一聊就是一個半小時。聊完后,桂振嶺才發(fā)現自己四肢發(fā)涼。“但那一刻,我的內心是滾燙的?!惫鹫駧X說。

  一次,家住靈璧縣婁莊鎮(zhèn)的十幾位老兵聽說桂振嶺要來采訪,自發(fā)來到退役軍人服務站。由于工作原因,桂振嶺比預計時間晚到10分鐘。當他走進服務站時,老兵們早已身著軍裝,等候多時,一股愧疚之情頓時涌上心頭。

  你一言,我一語,老兵的記憶像是開閘的洪水奔涌著,從長津湖戰(zhàn)役一直聊到“三八線”。時間模糊了記憶,老兵們常常很難憶起當年打仗的全部細節(jié)。但在不經意的某個瞬間,他們會落下淚來。

  還有一次,桂振嶺去泗縣采訪,平時很少說話的老兵楊連步,竟一連唱了8首當年在部隊學的歌。

  “每一次離開,下一次見面不知道會是什么時候。有的人,見了一次,可能就是最后一面,有的人甚至還來不及見面?!惫鹫駧X說,每每聽到有老兵離世的消息,內心百感交集,“如果有時間,我真的很想送他們走完最后一程”。

  記錄:致敬老兵的崢嶸歲月

  尋訪中,老兵們最為興奮的時刻,就是穿上軍裝,戴上當年的榮譽勛章。

  他們記憶退化,常常認不清人,但每當桂振嶺哼唱起“雄赳赳,氣昂昂”,他們就會挺直了腰板,高聲和唱“跨過鴨綠江……”

  “老兵們內心留有時代的烙印,他們忘記了漫長歲月的很多事,但沒有忘記自己的部隊番號和戰(zhàn)友的名字?!惫鹫駧X深覺與老兵的每一次對話都是對內心的一次洗禮。

  然而,記錄老兵的故事卻不容易。在講述過程中,有的老兵答非所問,有的口齒不清,有的被打斷后就記不起之前說過的內容……桂振嶺就這樣在一旁靜靜地聽,一聽就是半天。

  為了更準確、詳實地記錄老兵經歷,圖書館、紀念館和檔案館成了桂振嶺經常光顧的地方,常常因一處細微的不同,他就要翻閱幾本書籍去比對,甚至打電話到出版社咨詢。

  有一次,桂振嶺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同事口中得知,抗美援朝老兵霍青年于10余年前曾寫過一篇回憶性文章,被收錄進一本書。他欣喜之余第一時間來到市圖書館,由于不知道文章名,也不知道書名,僅靠著人名,漫無邊際尋找了半天仍一無所獲。

  直至第二天,桂振嶺經多方求助,終于找到那本書??赐晡恼?,他再次翻出老兵檔案。經過兩個夜晚的整理,桂振嶺終于改編完老兵的故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桂振嶺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堅持為老兵寫作。吳心海、李燈全、郭丙恒、劉元甫……老兵們塵封的記憶被重新打開,一個個故事被記錄下來,完整地保存在報告文學合集《永不凋謝的金達萊》中。

  這是專屬于236位老兵的光榮記憶,也承載著桂振嶺滿滿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至于為何取名為《永不凋謝的金達萊》,桂振嶺說,親眼看見這些老兵,他才知道什么叫生命不息、奉獻不止。他們就像綻放在朝鮮土地上的一朵朵金達萊,永不凋謝!

  圖①:桂振嶺把采訪期間拍攝的其中150位老兵照片制作成和平鴿圖案。

  圖②:桂振嶺采訪老兵縱兆海。

  圖③:桂振嶺采訪老兵陳瑞生。

  圖④:桂振嶺服役期間留影。

  供圖:桂振嶺

  制圖:扈 碩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