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繪重裝騎兵俑。
原典
欲取勝,猶須見微知著,隨機轉移,以通達夫權變,而不可膠弦襲轍也。
惟善與敵相持者,識眾寡之用,明剛柔之宜,達進退之機,知順逆之勢。
膠弦,即膠柱鼓瑟,指的是瑟上面調(diào)節(jié)音調(diào)的柱被膠粘住,音調(diào)就不能變化;襲轍,指的是沿著車輪的痕跡前進。二者合起來,形容作戰(zhàn)時墨守成規(guī)、不懂變通,生搬硬套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戰(zhàn)場瞬息萬變,真正善于用兵、通曉對敵斗爭道理的指揮員,必須認識到剛與柔的機宜、前進后退的時機和有利不利的形勢,在正確時間做出正確決定,率領部隊取得勝利。
經(jīng)典戰(zhàn)例
公元618年8月,盤踞在唐朝西北的隴西割據(jù)勢力首領薛舉病死,其子薛仁杲繼位。唐高祖李淵認為剿滅薛氏一族、平定西北的時機已到,隨即任命李世民為元帥,率唐軍向西北進擊。
9月初,唐軍進抵邊塞高墌城,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帶兵迎戰(zhàn)。在上一次交手中,唐軍貿(mào)然出擊,中了薛氏的埋伏,損失慘重。這一次,李世民決定高壘深溝、堅壁不出,靜待敵軍之變。
宗羅睺多次在城門外挑戰(zhàn),甚至辱罵唐軍將領。唐眾將怒氣難消,紛紛請纓出戰(zhàn),而李世民拒不出戰(zhàn)。雙方相持60多天后,敵軍偏將梁胡郎等人倒戈投奔唐軍。李世民了解到敵軍已經(jīng)斷糧,且兵士疲憊、將士離心。見時機成熟,李世民先是命令行軍總管梁實前往淺水原安營扎寨,引誘敵軍來攻。在宗羅睺率部發(fā)起進攻后,李世民又令大將龐玉從正面攻擊,消耗敵軍兵力。李世民則率剩余部隊繞到敵軍背后突然襲擊,一舉將宗羅睺部擊潰。
此時,是繼續(xù)進兵還是見好就收,唐軍內(nèi)部出現(xiàn)分歧。部將竇軌認為此時不可以貿(mào)然進軍,因為敵人“猶據(jù)堅城,未可輕進”。李世民卻認為“破竹之勢,不可失也”,隨即率精銳騎兵追擊至敵軍大本營折墌城。薛仁杲見唐軍進展神速,只得閉城堅守。當晚,城中守軍見唐軍勢強,紛紛出城投降。薛仁杲走投無路,只好投降唐軍。
戰(zhàn)例解析
淺水原之戰(zhàn),李世民先是按兵不動、靜待敵軍有變,后又主動出擊、突襲敵軍后方。一正一反、一動一靜,充分體現(xiàn)出李世民對于敵我特點和戰(zhàn)場形勢的準確判斷,可謂深諳進退之機、順逆之勢。
知彼要實,掌握翔實充分的敵情。與敵交戰(zhàn),熟悉對方主要將領的個人特點,對于判斷敵軍動向和發(fā)展趨勢具有重要作用。李世民在發(fā)兵之初強調(diào)要“靜觀其變”,除了基于對敵軍補給線路和難度的考量外,還出于對薛仁杲本人性格的準確了解。薛仁杲生性暴躁,經(jīng)常對下屬施以酷刑,軍中將領多對其有畏懼憎惡之心。大軍壓境,如果長時間沒有進展,平時就與主帥離心離德的偏將裨將,難免會生出二心。果不其然,對峙2個多月以后,多名敵軍將領倒戈來投。唐軍包圍折墌城后,也不斷有軍民出城投降。
此外,李世民對于敵軍部隊的戰(zhàn)斗力了如指掌。在上一次交戰(zhàn)中,他率領的數(shù)萬唐軍,在敵軍騎兵的前后夾擊下不堪一擊。這一次,對手還是以騎兵為主,并且剛剛得勝、士氣高昂,暫避鋒芒才是上策。同時,李世民還了解到,這些騎兵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散兵游勇,被薛仁杲用重金招募到帳下,容易受到金錢的蠱惑。當敵軍騎兵在淺水原被擊退之后,李世民執(zhí)意要趕在對方騎兵回城之前包圍折墌城,為的就是不讓薛仁杲再次用金錢動員這些兵力,使其徹底不能為敵所用。
知己要細,明確客觀實際的我情。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縻軍之將,往往對己方作戰(zhàn)特點和戰(zhàn)斗實力不甚了解,臨戰(zhàn)迎敵之時亂下命令瞎指揮,導致部隊陷入被動甚至險境、絕境。三國時期,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完全不顧諸葛亮“當?shù)涝鸂I”的囑托,執(zhí)意要在山上扎營。結果士兵在斷水斷糧幾日后,屢屢沖鋒又不能得手的情況下,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最終丟了街亭。
李世民恰好相反,他深知自己的軍隊是以步兵為主,不可能與士氣正盛的敵軍騎兵正面對抗,即便有了出擊的時機,也必須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第一步,派梁實出城扎營,吸引敵軍來攻。這樣就分散了敵軍的兵力,降低了與敵對抗的難度。第二步,派龐玉帶領一部兵力,與敵人展開拉鋸戰(zhàn)。雖不求勝,但可以消磨對手的意志和體力,使其作戰(zhàn)能力大幅下降。第三步,自己帶領精銳主力從背后偷襲,使敵軍在人困馬乏之時又首尾不能相顧,真正實現(xiàn)了“一戰(zhàn)而克”。
適時權變,抓住改變進退的時機。通達權變,知進退之機。充分了解敵我,只是完成相對基礎的信息情報搜集,而綜合各種情況進行適時準確的判斷,才能明確“機”在何處、“機”是何時。在唐軍擊潰宗羅睺部之后,李世民敏銳察覺到薛仁杲的主力已經(jīng)潰散,一舉將其消滅的時機已到,因此果斷下令突襲敵軍老巢。
兩軍對壘,既是普通士兵間的對抗,也是雙方指揮員的較量。李世民敢于乘勝發(fā)起突襲,兵力少卻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唐軍在兵貴神速的基礎上攻敵不備,擾亂對方指揮員的決策思路,以至于薛仁杲“不暇為謀”,根本沒有時間組織防御。無獨有偶。1939年官陡門之戰(zhàn)中,新四軍一部長途奔襲日偽軍據(jù)點。整個戰(zhàn)斗僅僅持續(xù)8分鐘,日軍還沒來得及反應,戰(zhàn)斗就已經(jīng)結束。此戰(zhàn)中,粟裕能夠細致洞察敵軍的防御空檔、乘虛而入,又果斷利用敵軍對自己防御部署的盲目自信、快打快撤,才能帶領部隊上演這出“黑虎掏心”的好戲。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