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給予”
■向賢彪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本已考取清華,七七事變后毅然投筆從戎,在1941年成都空戰(zhàn)中英勇殺敵、壯烈殉國。林徽因含悲寫下了這首《哭三弟恒》長詩,今日讀來,依然讓人感慨萬分。
懂得“時代的要求”,并義無反顧地給予,并不容易。當年,教育家晏陽初有一番深刻評論:“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正像孫中山先生所痛斥的,“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因之加重。
“積尸草木深,天地日血流”,日寇的野蠻入侵和凌辱,令中華大地山河喋血、生靈涂炭。人們深切地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日本全面侵華這個中國“近現(xiàn)代災難史的谷底”,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chǎn)黨扛起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大旗,“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對“時代的要求”堅決回應。無論是萬千民眾毀家紓難、支援前線,還是仁人志士發(fā)起成立各種救亡組織,英雄的中華兒女到處彰顯著對國家存亡和民族大義的擔當,“簡單的給予”匯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偉力。
“簡單的給予”,是“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皼]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熱血,是我們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該用血來灌溉的……”沒有槍炮,就用大刀;沒有糧食,就吃草根;沒有必勝把握,照樣敢于亮劍;沒能等到黎明,照樣無怨無悔?!袄茄郎轿鍓咽俊睆棻M路絕、寧死不屈英勇跳崖,東北抗聯(lián)八位女戰(zhàn)士高呼“為祖國的解放而戰(zhàn)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后投江殉國……有這樣的血性擔當,有這樣的精神脊梁,中華民族注定不會任人宰割、任人欺凌。
“簡單的給予”,是“多出點勞力也是抗戰(zhàn)”。“打鬼子的方法有多種,在后方生產(chǎn)也是一樣……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多出點勞力也是抗戰(zhàn)。”樸實的歌詞中,展示出一幅人民戰(zhàn)爭的壯麗畫卷。在抗日隊伍中,有千千萬萬沖鋒一線炸碉堡、攻炮樓的抗日勇士,也有萬萬千千造槍彈、挖地道、做軍鞋、搞生產(chǎn)的支前模范。在陜甘寧邊區(qū),涌現(xiàn)出一大批勞模,他們還被細分為種地模范、紡織模范、放羊模范、拾糞模范……正是前方與后方的密切配合,“抗戰(zhàn)”與“也是抗戰(zhàn)”的交相輝映,才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簡單的給予”,是“給八路軍做事是本分”。戎冠秀,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村女人,在抗戰(zhàn)中,冒著生命危險搶救過多少傷員,像慈母一樣護理過多少傷員,多少傷員喊過她娘,她自己也數(shù)不清;鄧玉芬,京郊密云縣的一位農(nóng)家婦女,相繼將丈夫和5個兒子送上抗日前線,先后戰(zhàn)死沙場。還有更多的“子弟兵母親”“擁軍媽媽”,用犧牲自己親人的義舉掩護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乳汁救護傷員、哺育八路軍的后代。請聽聽一位“太行奶娘”的心聲吧:“沒有國哪有家,人家八路軍拋舍家業(yè),鉆在這窮山溝里打鬼子為了甚?還不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給八路軍做點事,是咱的本分啊!”我們有這樣的靠山,敵人怎能不失敗?
抗戰(zhàn)期間,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問楊虎城:“中國有強大的實力抗擊日本嗎?”將軍回答:“我們的力量就在于我們懂得我們必須抗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血雨腥風年代,抵御外侮、救亡圖存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共同意志。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最大的使命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涓涓細流,匯成江海。每個人都勵精圖治、發(fā)憤圖強,傳承家國天下、命運一體的愛國情懷,以“簡單的給予”的實際行動,盡好我們的職責,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能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