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今天,我們該如何認識73年前那次義無反顧的出征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3-10-25 16:38:08

井延坡工作室丨今天,我們該如何認識73年前那次義無反顧的出征

■井延坡

1951年11月5日,一封戰(zhàn)地家書登上了《志愿軍前線戰(zhàn)報》的頭版,作者是一位年僅16歲的重慶籍志愿軍戰(zhàn)士,名叫易祿亨。

當年,這個從小在南方長大的孩子,在此生從未見識和體驗過的霜雪寒風中與強敵鏖戰(zhàn)五天五夜。戰(zhàn)斗間隙,在冰冷的戰(zhàn)壕里,借著微弱的亮光,他將自己在朝鮮的戰(zhàn)斗經歷和真實感受寫給父母,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風吹裂了我的臉,霜雪凍傷了我的手腳,但我心里還是熱的,因為我有一顆赤誠的心。爸爸媽媽,孩兒在部隊學習了很多革命真理,知道為誰當兵,為誰犧牲。如果我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p>

那天的報紙上,這封家書字字滾燙、句句情真,向所有人訴說著一位青蔥少年在血火交融的戰(zhàn)場上,所獲得的遠超同齡人的成熟和成長。陣地上烈火沖天、硝煙彌漫,但正當花樣年華的易祿亨,在面對天寒地凍的惡劣環(huán)境、蜂擁而至的兇惡敵人時,卻不懼犧牲、樂觀以對,始終秉持著一顆熾熱的中國心。烽火給予他最特殊的“成人禮”,便是讓其明白自己是為誰而戰(zhàn)、為何而戰(zhàn)。

軍旅作家王樹增曾描寫過這樣一個真實的英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zhàn)斗英雄”曹玉海。

當曹玉海得知老部隊奉命北上入朝作戰(zhàn),途徑武漢后,他毅然放棄轉業(yè)后優(yōu)渥舒適的生活,告別兩情相悅的未婚妻,一再要求重返部隊投身抗美援朝戰(zhàn)場。經軍、師首長和中南軍區(qū)組織部長梁必業(yè)與地方領導協調后批準,曹玉海重著戎裝擔任志愿軍114師342團2營營長,于1950年10月25日出國,先后參與了抗美援朝前四次戰(zhàn)役。幾個月后的1951年2月,調任1營營長的曹玉海親自指揮三連堅守350.3高地,接連打退敵人6次進攻。在敵人發(fā)起第7次進攻時,團長孫洪道正在電話中詢問戰(zhàn)場情況,他說了一句“團長,再見了!”就帶頭沖向敵人。激戰(zhàn)中,曹玉海壯烈犧牲在炮火連天的陣地上,再也無法與心愛之人團圓相見。跨過鴨綠江前,曹玉海曾給未婚妻留下一封信,信中寫道:“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墒菫榱撕推剑瑸榱耸澜鐒趧尤嗣竦男腋?,我就得去打仗……”

1950年冬,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黎民攝影

易祿亨和曹玉海的所感所言,道出了無數志愿軍戰(zhàn)士的心聲。新中國都成立了,過上了和平生活,還要去打仗,不是因為我們的戰(zhàn)士有多么地酷愛殺戮和戰(zhàn)爭,而是舍生忘死迎來解放的他們更加懂得和平安寧之所貴。若不是為了保護父母親人不受戰(zhàn)火侵害,若不是為了捍衛(wèi)人民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哪有人肯丟下剛剛開始的好日子,告別至親、舍棄一切,義無反顧地奮勇參軍、遠赴前線呢?

向前,是炮彈橫飛、流血犧牲的殘酷戰(zhàn)場;轉身,是幸福安穩(wěn)、親人相伴的甜蜜生活。當年曹玉海和萬千志愿軍將士們遠離家鄉(xiāng)、浴血奮戰(zhàn),換來的是家國安寧、山河無恙。正如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上指出:“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經此一戰(zhàn),我們徹底洗刷了近代百年來的民族屈辱,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讓中國和中國人民在國際社會上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經此一戰(zhàn),我們不僅讓美國等西方列強看到了敢于“用大炮、機關槍去辯論”的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而且深刻改變了二戰(zhàn)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zhàn)略格局,“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讓根基尚淺的新中國獲得了長時間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為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戰(zhàn)略基礎。

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停戰(zhàn)協定及其臨時補充協議上簽字。(資料圖)

以志愿軍英烈為杰出代表的中國人民,用一場偉大的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各式各樣的反華勢力對此是十分不甘心的,想盡辦法要詆毀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對中華民族拔根去魂。時至今日,當談及73年前那次義無反顧的出征時,我們還會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些奇談怪論:有人說,是志愿軍運氣好,“聯合國軍”前期輕敵了,中國取得勝利是偶然的;也有人說,志愿軍是靠“人海戰(zhàn)術”,用不計代價的巨大犧牲,才在外國土地上換取了毫無意義的勝利;更有所謂的“知名學者”“網絡大V”公然歪曲歷史真相,選擇性失明,侮辱英雄烈士。對于這些論調,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和清醒,堅決用真理和事實去擊碎謠言。

志愿軍第9兵團向美軍發(fā)起反擊。(資料圖)

長津湖戰(zhàn)役中,志愿軍20軍60師在斷糧三天的情況下,仍頑強堅守陣地,挖野菜、吃樹葉,也決不后退。第9兵團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野外爬冰臥雪,凍餓交加,有的連隊成建制犧牲在陣地上。即便如此,還是能殲滅美軍步兵第7師一個團,而且將隨時有空中支援保障的美軍陸戰(zhàn)第1師打得丟盔棄甲,逼得美軍高層指揮官不得不扯起了“反向進攻”的遮羞布。

裝備精良、物資豐足的敵人始終無法理解,武器簡陋、缺衣少食的志愿軍為什么總能跨過道道“天塹”,如“神兵天降”般沖殺至他們面前,只能稱之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蛇@世間哪有什么“天兵天將”,有的只是一群甘為國家民族前赴后繼、犧牲奉獻的年輕人。毛主席這樣夸贊說:“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硬!”

志愿軍戰(zhàn)士發(fā)起進攻(1951年攝)。(資料圖)

“困難只能在軟弱者面前存在,擋不住久經鍛煉的士兵?!痹谒拇ㄊ「锩鼈麣堒娙诵蒺B(yǎng)院里,這句詩詞被周全弟、涂伯毅等志愿軍老戰(zhàn)士廣泛傳頌、銘刻于心。同時,這也是他們年輕時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不畏困難犧牲、艱苦卓絕斗爭、保持高昂士氣的生動寫照。如今,走下戰(zhàn)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們依然發(fā)揚著當年在戰(zhàn)場上磨礪錘煉出的頑強樂觀的品格,繼續(xù)將人生的余熱揮灑在新的“戰(zhàn)斗”崗位。老英雄們常說:“我們是革命軍人,盡管不能拿槍了,但只要還活著,就要繼續(xù)沖鋒。”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yǎng)院老戰(zhàn)士宣講團幾十年如一日克服身體殘疾的困難,義務做傳統教育報告萬余場,受眾超過300萬人次。“中國退役軍人”微信公眾號發(fā)

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里的英烈墻。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應該向當年的志愿軍前輩們學習,時刻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發(fā)守正創(chuàng)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步履不停、前行不止、再立新功。

(執(zhí)筆:李佳琦、王皓)


作者:李佳琦 王皓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