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廣州進口史錄:異香飄萬里 琉瓶盛玉露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華夏黃歷 > 文史知識      2019-06-13 13:11:14

異香飄萬里 琉瓶盛玉露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盛裝薔薇水的玻璃瓶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古代,薔薇水也被當作卸妝油

點擊進入下一頁

  宋 蘇漢臣 《靚妝仕女圖》

  廣州進口史錄

  香水自然是迷人的東西,但“香水”這個詞,的確不是一個很有美感的詞。它太功能性、太直接了,讓人不能有一點想象力的騰挪。

  一般來說,今天意義上的“香水”屬于晚清以來傳入中國的“洋貨”之一。但類似的以蒸餾方法提純的芳香劑的使用,在中國早已有千年的歷史。早年,它們叫“花露”,當中特別出名的一種叫“薔薇水”。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宋代廣州“技術引進”發(fā)展起香水業(yè)

  薔薇水,通俗來說其實就是阿拉伯玫瑰香水,古代也稱作薔薇露。按學者孟暉的說法,公元9世紀晚期,阿拉伯科學家們將蒸餾技術加以完善,用玫瑰花蒸餾出來的香水隨即問世。蒸餾技術以及相應的香水制造術隨之逐漸向其他文化傳播,“并不意外的是,這一技術進入中國的途徑分南北兩條線路,即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

  據(jù)史料可知,五代時天然玫瑰香水的成品就已進入中國。第一次進入中國是由南部藩國進貢而來,據(jù)《新五代史》記載:“顯德五年(958年),其國王因德漫(占城國)遣使者莆訶散來貢,猛火油八十四瓶,薔薇水十五瓶,其表以貝多葉書之,以香木為函。猛火油以灑物,得水則出火。薔薇水,云得自西域,以灑衣,雖敝而香不滅?!钡@種貢物即使對皇家來說也是稀罕物,因為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很少再進貢。

  宋代形成了規(guī)模有限但穩(wěn)定的進口,稱之為薔薇露、大食薔薇水、大食水等。也是在北宋,香水蒸餾技術傳到廣州,發(fā)展出非常重要的本土香水制造業(yè),很快就擴散到閩浙。岳飛之孫、曾寓居廣州的岳珂在其名作《?H史》中,記錄宋代廣州大食蕃客吃飯時“灑以薔薇,散以冰腦”。也就是說薔薇水也作為吃飯時候的調料使用。但更廣泛的用途還是在香水,趙汝適的《諸蕃志》記載,大食,也就是阿拉伯,以駝運薔薇水,裝船運輸?shù)讲ㄋ篂掣浇》荩俪隹诘绞澜绺鞯亟灰?。宋代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寫道:“大食者,諸國之總名也。有國千余,所知名者,特數(shù)國耳。有麻離拔國。此國產(chǎn)乳香、龍涎、真珠、琉璃、犀角、象牙、珊瑚、木香、沒藥、血竭、阿魏、蘇合油、沒石子、薔薇水等貨,皆大食諸國至此博易……所謂鮫綃、薔薇水、梔子花、摩娑石、硼砂,皆其所產(chǎn)也?!?/P>

  宋代著名奸臣蔡京之子蔡?d在《鐵圍山叢談》中記載:“舊說薔薇水乃外國采薔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實用白金為甑,采薔薇花蒸氣成水,則屢采屢蒸,積而為香,此所以不敗,但異域薔薇花氣馨烈非常,故大食國薔薇水雖貯琉璃缶中,蠟密封其外,然香猶透徹聞數(shù)十步,灑著人衣袂,經(jīng)十數(shù)日不歇也?!闭f明中國的知識階層,對薔薇水的制作工藝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牧私狻?/P>

  在古代功用很多

  婚禮時候也經(jīng)常使用

  研究者指出,宋代,薔薇水是女子妝奩具中的尤物,在許多詩詞中出現(xiàn)。張元干的《浣溪沙?薔薇水》寫道:“月轉花枝清影疏,露花濃處滴真珠。天香遺恨?I花須。沐出烏云多態(tài)度,暈成娥綠費工夫。歸時分付與妝梳?!庇輧壍摹稄V東漕王僑卿寄薔薇露因用韻》二首則描寫最清楚,其一云:“熏爐斗帳自溫溫,露挹薔薇嶺外村。氣韻更如沉水潤,風流不帶海嵐昏?!逼涠疲骸懊廊藭早R玉妝臺,仙掌承來傅粉腮?,搹亓鹆客庥埃勏悴淮灧忾_。”

  需要說明的是,“薔薇露”在兩宋時亦指酒,如詞人楊伯巖的《踏莎行?雪中疏寮借閣帖,更以薇露送之》,“薇露”即指“重釀宮醪”。所以我們在看古書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差別。

  制作好的薔薇水被裝進專門的容器――琉璃瓶中,并以蠟密封。盡管薔薇水“聞香不待蠟封開”,這一舉措仍方便了運輸,也能在一定程度減少香氣的揮發(fā)。著名學者揚之水專門撰文闡述玻璃瓶和薔薇水的關系。她指出,史料中薔薇水與玻璃瓶同時出現(xiàn)在五代,從考古角度看,原本用作盛放薔薇水的阿拉伯式玻璃瓶發(fā)現(xiàn)于遼宋遺址,與文獻的記載相符合。

  揚之水指出:“薔薇水大約曾經(jīng)有過香滿五羊的一時之盛,北宋郭祥正因有詩云‘番禺二月尾,落花已無春。唯有薔薇水,衣襟四時薰’(《穎叔招飲吳圃》)。穎叔,即蔣之奇;徐積聞蔣穎叔得廣帥,曰‘廣為雄蕃’,‘初至,蠻酋必以琉璃瓶注薔薇水揮灑于太守’,可見時風?!?/P>

  調香也是薔薇水的功用之一。宋代陳敬的《香譜》所列香方,便屢屢言及薔薇水。如“李王花浸沉”:“沉香不拘多少,?v碎,取有香花蒸,荼蘼、木犀、橘花或橘葉,亦可福建茉莉花之類,帶露水摘花一?D,以?N盒盛之,紙蓋入甑蒸食頃,取出,去花留汗,汁浸沉香,日中暴干,如是者三,以沉香透潤為度。或云皆不若薔薇水浸之最妙?!边@里所說的蒸花取汁,其汁,便是香水。

  薔薇水還經(jīng)常在婚禮等正式場合噴灑,營造氛圍。當然,所用之家,皆為豪富。一些研究者還指出,薔薇水也用作卸妝水,在南唐時,薔薇水還有和染料一起染布的記載,稱為“天水碧”。薔薇水不具備染色功能,因此學者們推測薔薇水應是搭配染料使用的,以增添香氣。

  富家熱衷進口貨

  明代蒸餾技術日漸成熟

  學者甘正猛指出,大食薔薇水香氣濃烈非凡,中國雖有仿制,但質量不佳,所以貴族仍然青睞進口貨。隨著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宋代泉州、廣州等港香料貿(mào)易已經(jīng)發(fā)展為很成熟的市場。香藥的進口和使用都呈一時之盛。這也為販賣假藥提供了空間。北宋溫格的《瑣碎錄》就寫到“廣州蕃藥多有偽者”。這些假偽的“蕃藥”大多是可用于“長生”的石藥以及用途廣泛的香藥。

  來自海外的薔薇水畢竟數(shù)量有限,于是有了很多代用品,“李王花浸沉”所列,即代用之方。楊萬里的《和張功父送黃薔薇并酒之韻》詩中有“海外薔薇水,中州未得方”之句,說明當時中國對香水制作技術即使有所掌握,肯定是不夠精熟的?!惰F圍山叢談》載:“至五羊(即廣州)效外國造香,則不能薔薇,第取素馨、茉莉花為之,亦足襲人鼻觀,但視大食國真薔薇水,猶奴爾”?!蔼q奴爾”就是說實在是差得很遠。

  但揚之水也指出,中土的制香之法,實已包含了蒸餾技術,“李王花浸沉”即是例子。宋代張世南的《游宦紀聞》有更詳細的以柑桔品種“朱欒”蒸花取液的方法。這與大食國薔薇水的制法很接近。所以我們大致可以判斷,中國與大食當時的制香水技術的差異,主要還是在精密程度方面,而且估計做不到量產(chǎn)。

  據(jù)學者聶瑋庭的說法,中東傳統(tǒng)的蒸餾器的引流管較長,可使蒸汽向兩側彎曲向下流動,這種蒸餾器的優(yōu)點是蒸汽溫度更高,冷卻的時間更長,所得提取物的品質也就更高。1975年安徽省天長縣安樂鄉(xiāng)出土的一件漢代銅蒸餾器,其結構亦由上下兩分體組成,上體底部帶?u(籠網(wǎng)),?u上附近鑄有一槽,槽底鑄有一引流管,與外界相通。在蒸餾時,配以上蓋,蒸汽在器壁上凝結,沿壁流下,在槽中匯聚后順引流管流至器外,因此其蒸汽溫度不如中東的蒸餾器高,冷卻時間也不夠。中國本土的這種蒸餾器的器形來源,大抵是青銅器中的“?[(yǎn)”和“甑(zèng)”。

  到了明代,制備薔薇水的技術又有了較大進步,如“采百花頭滿甑裝之,上以盆合蓋,周回絡以竹筒半破,就取蒸下倒流香水貯用,謂之花香,此乃廣南真法,極妙?!敝笥衷谒未霸毂『伤ā钡幕A上改進為“制香薄荷”,這是一種利用蒸餾提取原植物薄荷腦更高效的方法。但這些方法本質上跟宋人的蒸餾技術沒有太大差別,都屬于“水蒸法”。一直到明代后期,更先進的蒸餾方法“冷凝法”才出現(xiàn)。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祝華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