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駝蹄雞、麒麟……當(dāng)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華夏黃歷 > 文史知識      2019-09-23 10:35:52

  【古人有癮】駝蹄雞、麒麟……當(dāng)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

  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 題:【古人有癮】駝蹄雞、麒麟……當(dāng)年遠航到非洲的鄭和看見哪些奇物?

  作者:宋宇晟

  提到鄭和,不少人都會想起他多次遠航的事跡。

  但鄭和的船隊航行到哪些地方?遠航的人們又見到過什么?

  奇珍異獸:駝蹄雞和麒麟

  鄭和遠航始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

  在這樣的航行中,奇珍異獸總能吸引明代人的目光。

  曾隨鄭和船隊四次遠航的費信在《星槎勝覽》中這樣記載“竹步國”風(fēng)俗:這里的人都是卷發(fā),衣著裝束也與中國不同,“男子圍布,婦女出則以布兜頭,不露身面”。

制圖:余錚浩

  有學(xué)者認為,這里記載的“竹步國”正位于當(dāng)時的非洲東海岸。

  竹步國出產(chǎn)獅子、金錢豹、駝蹄雞等當(dāng)時中國難得一見的動物。今天看來,獅子、金錢豹都好理解,可駝蹄雞是什么?

制圖:余錚浩

  史料記載,這種“雞”有六七尺高,其足如駝蹄。按今人的眼光來看,這應(yīng)該就是鴕鳥了。

  除了鴕鳥,鄭和船隊所見的“麒麟”也屢屢見于史籍。

  這里的“麒麟”可并非傳說中的神獸,是真實存在的。

  跟隨鄭和遠航的馬歡在《瀛涯勝覽》中這樣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P>

  其實,這里所說的麒麟指的是長頸鹿。

  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此前一直未見過這種動物,所以當(dāng)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榜葛剌國王賽弗丁遣使奉表,獻麒麟”時,“舉國歡騰”,認為是祥瑞之兆。

  長頸鹿來到中國后,還引起當(dāng)時人們爭相觀看,甚至有多篇《麒麟贊》流傳后世。

制圖:余錚浩

  往來貿(mào)易:香料與瓷器

  除了海外“神獸”,鄭和艦隊讓各地見識到中國的物產(chǎn),也將各地的奇珍異寶帶回中國。

  其中,最典型的是香料。

  跟隨鄭和遠航的馬歡等人著書記載,鄭和船隊所到達的東南亞、印度洋沿岸、東非諸國在歷史上很多都是香料產(chǎn)地。

  如占城國出產(chǎn)伽藍香(沉香的一種),舊港國的特產(chǎn)則是金銀香,柯枝國“土無他產(chǎn),只出胡椒”。

  《明史?柯枝傳》就記載,當(dāng)?shù)靥锺ど偈?,但盛產(chǎn)胡椒。當(dāng)?shù)厝舜蠖嘀糜薪穲@,種植胡椒成為其謀生之道。

  同時,胡椒也是當(dāng)時大宗貿(mào)易商品??轮Ξ?dāng)?shù)氐母蝗藢嶋H上也多為商人。他們“專收買下珍珠、寶石、香貨之類,皆候中國寶船或別處番船客人”。

制圖:余錚浩

  這些地方特產(chǎn)的香料,恰恰是當(dāng)時中國所缺少的。

  《瀛涯勝覽》記載,蘇門答剌國胡椒每官秤100斤值銀1兩、柯枝國胡椒官秤400斤值銀5兩,但被運到中國后,則以每斤10-20兩的價格賣出。

  鄭和當(dāng)時所到之處,大多都因仰慕中國強盛,而愿意與中國貿(mào)易。

  滿剌加(今馬六甲)國王甚至親自采辦當(dāng)?shù)靥禺a(chǎn),駕船跟隨鄭和寶船來到中國;爪哇、暹羅、舊港等地也將所產(chǎn)香料送至中國。

制圖:余錚浩

  中國進口國內(nèi)稀有的香料,出口的商品則是瓷器、絲綢、茶葉等。

  以瓷器為例,安南、占城、爪哇等地人們極其喜愛中國瓷器?!跺膭儆[》曾提到,爪哇人“最喜中國青花瓷器”。

  當(dāng)時,滿剌加有不少中國商船停泊、轉(zhuǎn)銷貨物。鄭和遠航時也曾經(jīng)過此地,兩國商船常隨使節(jié)往返。

  《明會典》就記載,滿剌加用犀角、象牙等奢侈品換取明朝大量瓷器等商貨。

  “法力無邊”的“三寶公”

  今天看來,鄭和的船隊規(guī)模龐大,貿(mào)易往來、文化交流是其主要成就。

  早在朱元璋時,明朝已向海外及周邊國家申明: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有為患于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P>

  因此,鄭和船隊每到一地,即宣諭皇帝詔書,向各國國王頒賜銀印、冠服、禮品等,并鼓勵他們遣使到中國。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在返航過程中于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去世。不過,鄭和去世后,這位世稱“三保太監(jiān)”的航海家依舊有其影響力。

  鄭和船隊“示中國富強”,其浩大氣勢曾迅速結(jié)束了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糾紛,平定了騷擾海上貿(mào)易的匪盜海賊。

制圖:余錚浩

  以至于在鄭和下西洋之后的歲月里,一些船隊曾到訪過的地方,如渤泥國,“其見唐人,亦頗加敬畏,呼之曰‘佛’云”。

  鄭和遠航在促進往來貿(mào)易的同時,也推動了當(dāng)?shù)匕l(fā)展。

  在今天的東南亞,仍有許多與鄭和有關(guān)的建筑、寺廟,人們在這些建筑、寺廟前加上“三?!被颉叭龑殹?,記載當(dāng)年鄭和的足跡。

  如馬來西亞馬六甲有三寶井、三寶山,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有三寶壟……

  鄭和也逐漸成為東南亞不少地區(qū)華僑所崇拜的“神”。

  學(xué)者許云樵就曾在《三寶公在南洋的傳說》這樣說,南洋華僑傳說中的“三寶公”“是法力無邊,萬物聽命的”。

    參考文獻:

  1 鄭鶴聲、鄭一鈞:《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版。

  2 張箭:《下西洋與非洲動物的引進》,《西亞非洲》 2005年第2期。

  3 趙凱莉:《明朝初期海外諸國對華輸出動物考論》,《惠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第4期。

  4 晁中辰:《明永樂帝為柯枝封山考――以<明史?柯枝傳>為中心》,《社會科學(xué)輯刊》 2016年第3期。

  5 嚴小青、惠富平:《鄭和下西洋與明代香料朝貢貿(mào)易》,《江海學(xué)刊》 2008年第1期。

  6 葉文程:《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中國陶瓷的外銷》,《南方文物》 2005年第3期。

  7 施雪琴:《東南亞華人民間信仰中的“鄭和崇拜”》,《八桂僑刊》 2006年第1期。

  8 鄭一?。骸队∧岬泥嵑瓦z跡與印尼華人的“鄭和崇拜”》,《東南亞研究》 2005年第5期。

 

責(zé)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