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述評:香港累計確診破萬 達至“清零”仍需全民齊心
中新社香港1月24日電 題:香港累計確診破萬 達至“清零”仍需全民齊心
中新社記者 曾平
去年1月23日,香港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今年1月23日,香港累計確診病例突破萬宗。日期和數字或有巧合,更值得深入總結的是香港特區(qū)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的努力、經驗和成效。香港疫情目前仍然反復,達至“清零”目標仍需全社會有堅定的決心和共同承擔的齊心。
長久以來,香港與全世界保持高頻密的商業(yè)和人員流通,同時本地街區(qū)和住宅區(qū)地窄人多,這無疑讓這座城市在“外防輸入”和“內防擴散”兩方面都面臨不少涉及客觀因素的難度。但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特區(qū)政府在應對高傳染性的流行病方面有了更充分的準備;有過慘痛記憶,面對新冠疫情,香港市民也具備和保持了高度的防疫意識。
去年1月25日正值庚子年農歷初一,香港特區(qū)政府把對新冠肺炎應變級別提升到最高的“緊急”,由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親自領導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同時成立,抗疫號角正式吹響。面對接連出現的第一波、第二波疫情,香港特區(qū)政府在“圍堵”策略下有效調查確診者的流行病學史,密切追蹤他們的緊密接觸者,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較很多相似經濟體更好的抗疫成效。去年7月4日,香港錄得連續(xù)21天本地“零確診”,累計確診病例控制在1259宗。
其后香港暴發(fā)第三波疫情,不明源頭確診病例占比上升,反映過往行之有效的“圍堵”策略不再那么高效。去年8月2日,香港錄得連續(xù)12天單日新增確診破百,疫情變得異常嚴峻。在這波疫情期間,香港特區(qū)政府推出一系列更趨嚴厲的防疫措施,包括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收緊至2人、關閉高風險營業(yè)場所、進一步限制餐廳堂食時間等。
在香港遭受疫情嚴重打擊之際,一如過往香港經歷困難之時,中央再次伸出援手,充當特區(qū)的堅強后盾。應香港特區(qū)政府請求,由中央政府統(tǒng)籌、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組建的兩支內地支援隊分別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建設港版“方艙醫(yī)院”兩方面協(xié)助香港抗擊疫情。
前者包括約570名來自廣東、廣西和福建的檢測人員,他們于設立在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火眼實驗室不分日夜地工作,協(xié)助香港完成普及社區(qū)檢測計劃。這是香港至今唯一一次推行普及社區(qū)檢測,此計劃于9月14日圓滿結束。翌日,香港本地新增病例出現第三波疫情以來首清零。
后者在亞洲國際博覽館旁建設的臨時醫(yī)院已在今年1月20日竣工。這間醫(yī)院現名為“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設有約820張負壓病床。連同去年10月初完成的增建社區(qū)治療設施,中央政府為香港應對疫情共增加約1800張病床,大大加強了香港醫(yī)療系統(tǒng)的抗疫能力。
這讓香港更有準備應對現正肆虐的第四波疫情。雖然社交距離措施已經再度收緊至疫情以來的最嚴格水平,但香港自去年11月下旬開始的第四波疫情不斷反復,下降之勢明顯較上波緩慢。在不斷總結抗疫經驗之余,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承諾,力爭達至“清零”目標。
這波疫情的特點之一,在于出現了一個將病毒廣泛傳至全港各區(qū)的歌舞群組,不少病例或因中間傳了多層無法追蹤而成為源頭不明病例,加上部分市民出現“抗疫疲勞”等因素,香港累計確診病例猛漲。為控制疫情,特區(qū)政府已經推出多項前所未有的防疫抗疫舉措,包括:首次圍封佐敦“受限區(qū)域”內人士進行強制檢測、規(guī)定外國抵港者須在指定酒店檢疫、禁止包括香港居民在內的曾赴部分疫情嚴重國家人士登機來港等。但香港距離“清零”仍有較大距離。
抗擊疫情可謂長痛不如短痛。特區(qū)政府圍封指定區(qū)域強檢體現其抗疫決心和意志,若有需要今后應果斷擴展至更多區(qū)域。新冠疫苗為人們恢復正常生活帶來希望,但疫苗抵港和接種需時,亦不宜將其當作讓經濟生活回歸正常的唯一方法。當務之急,香港全社會要更有決心、更齊心地向“清零”邁進。(完)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