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短評:美國道路能是國際社會的唯一選擇嗎?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美國道路能是國際社會的唯一選擇嗎?
作者 張晨翼 蔣文茜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日前通過“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鼓吹美國道路是國際社會的唯一道路,國際共識必須是美國價值。這是何等傲慢和荒謬的認知。
總體上看,該法案分為“強化價值塑造”“增強未來競爭力”等五大方面內容,目的是用盡各類手段在多領域構筑對華競爭優(yōu)勢。不過,“強化價值塑造”部分的內容遠比“鞏固盟友及伙伴關系”“增強未來競爭力”等部分單薄,但因為它處于整個規(guī)劃的頂層設計層面,具有很強的引領效應,反而應引起足夠重視。
就目標而言,美國部分政客想在香港、新疆等中國議題上,從價值觀和具體操作面多管齊下加壓,對中國維持全方位的競爭優(yōu)勢。其實,長期以來美國也是按照這類劇本操作的。
中美國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具體來說,這些政客想要重新強化美國在全球的活躍度,整合各類力量、加強競爭優(yōu)勢。比如該法案提出要加強對“印太盟友伙伴”的承諾和支持、提高美國在非洲的競爭力等,顯示其迫切想要重振美國的存在感、影響力,并把宣揚美國道路、美國價值觀作為自己的“獨家秘笈”,試圖將之變成“世界唯一”。
在實踐中,美國部分政客采用“非友即敵”的簡單二元對立:把中國描述為“實行有悖于美國及其盟友價值觀政策的國家”。正是在事實和邏輯的雙重謬誤下,法案中出現了多處讓人困惑的“雙重標準”。例如,同樣是論述核武器的發(fā)展,中國發(fā)展核武器就會“日益破壞印太地區(qū)穩(wěn)定”,而美國擴大核威懾就 “可以在全世界提供重要的戰(zhàn)略安全,具有重要的防(核)擴散職能”。
歸根結底,美國宣揚美國道路、美國價值觀的真實目的只是強把中國等國家樹立為自己的“對立面”,并要求其他國家必須站在自己這一隊。試問,美國是身兼裁判員的選手嗎?
資料圖:圖為美國國會大廈。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tǒng) 攝
人類歷史已經進入21世紀和國際關系的新階段。人們應認識到:一個和平的世界就應該承載多樣多元的文明,一個穩(wěn)定的秩序應該容納不同的制度,一個自信的大國就應該包容多元的價值理念。
客觀而言,將美國道路、美國價值觀放到南美洲國家、非洲國家,就真的能和當地實際完美融合嗎?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
西諺有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國際社會是否只能選擇一種制度、奉行一種主流價值觀,中國古語早已給出了答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完)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