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首份區(qū)域戰(zhàn)略報告《美國印太戰(zhàn)略》11日正式出爐,針對中國大陸的意味不言自明。島內智庫研究員蘇泳霖在臺灣《中國時報》發(fā)表評論指出,若將這份報告與本月初美國眾議院通過的《2022美國競爭法案》相比,印太報告在臺海議題的表述可稱得上“偏鴿”,不僅與臺灣民進黨和“獨派”期待方向有所落差,甚至還隱藏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密碼。
蘇泳霖直言,這份《美國印太戰(zhàn)略》報告較無新意,更像是對過去1年來拜登政府印太論述的總結。拜登政府不僅沿用了特朗普任內“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qū)”這一表述,也在政治、軍事層面繼承了前任對中國大陸的遏制理念。不過,在提及臺灣議題時用詞相當謹慎,具體包含以下三項要旨:
第一,報告重申基于中美三公報、所謂“臺灣關系法”和“對臺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也就是延續(xù)去年“習拜會”中美方表達“不鼓勵臺灣獨立”的既定立場。盡管外界咸認為近年來美方“一中政策”與大陸“一中原則”的涵義已漸行漸遠,但美方“一中政策”的本質仍是將臺灣視為非國家的政治實體。上述承諾決定了“美臺關系”提升的天花板依然堅固,“美臺建交”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不可能。
第二,該報告對美國在外交、軍事等敏感領域支持臺灣的表態(tài)十分低調,民進黨當局強烈期待的“臺灣地區(qū)加入國際多邊組織”的要求并未得到響應。相比《2022美國競爭法案》明確支持臺灣地區(qū)“駐美代表處”正名、“協(xié)助臺灣有意義參與WHA等國際組織”,印太報告未提及對臺灣地區(qū)參與國際事務的支持。
令人尷尬的是,民進黨蔡當局念茲在茲的CPTPP已不再是美方感興趣的經(jīng)貿架構,取而代之的是報告提到“另起爐灶”建立“印太經(jīng)濟架構”,但該架構至今還是空中樓閣。在軍事領域,該報告除了重申對臺灣自衛(wèi)能力的支持外,美方將擴大印太海巡合作,但該部分民間、非軍事色彩較濃,并不會對臺灣防務或嚇阻能力帶來本質的提升。
第三,該報告對兩岸關系及臺灣未來前途的表述,居然和“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意思相近、相通。該報告將“確保臺灣未來的地位能以和平方式?jīng)Q定,并符合臺灣人民的意愿和最佳利益”作為“支持臺灣自我防衛(wèi)能力”之目的。換言之,美方的臺海政策中始終保留“臺灣未來地位決定”的選項,也就是承認未來臺海分治現(xiàn)狀存在“被改變”的可能性,美方關切的是“和平”與“符合臺灣利益”兩個重點。
蘇泳霖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月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的講話,對臺五點意見中每一點都由“和平統(tǒng)一”展開,并指“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xiàn)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美方此次《印太戰(zhàn)略》報告涉及如何決定臺灣未來地位問題的表述,是不是也考慮到了大陸的想法?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