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專家:制度化合作推進兩岸融合發(fā)展 新能源等產業(yè)是引擎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李雪峰
大江論壇·第三屆智庫論壇18日在北京舉行,邀請兩岸專家、企業(yè)家就“推動兩岸制度化合作、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分享觀點。
制度化合作是推進融合發(fā)展的實踐路徑
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動因是什么?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說,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但在相當長時間里,兩岸經濟是脫離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重新連接。推進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是今后推進融合發(fā)展的一條實踐路徑。
“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是個老話題?!鄙虾I鐣茖W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恰是兩岸經濟合作經過的溝溝坎坎證明,制度化建設的必要性和正確性。目前,在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狀況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不能順利往前推進。
他認為,兩岸經濟融合進程從2001年加快,高峰出現(xiàn)在2010年前后,下降則是在2013年以后。這一進程受到了其間島內多個政治性事件的影響。“兩岸經濟融合為什么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就是缺乏制度化保障?!?/p>
面對全球經濟波動,盛九元說,兩岸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完全可以合作應對。建構經濟合作制度化體系,是兩岸都能看得清楚的發(fā)展方向。他并提出三點建議:利用現(xiàn)有機制推動合作,探討兩岸企業(yè)進行標準的共通、平臺的建設、檢驗檢疫流程的簡化;調整相關法規(guī),更好保障臺企在大陸的利益;幫助兩岸企業(yè)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此過程中讓兩岸企業(yè)形成彼此的信賴,從而發(fā)揮合作優(yōu)勢。
兩岸經濟融合水平不高?
兩岸經濟融合到了什么程度?曹小衡引述其量化研究成果表示,如果參照系是歐盟,兩岸經濟融合的總體水平還不高,尤其是人員流動的指標較低。但以另一角度觀察,兩岸陸續(xù)加入世貿組織后,在貿易政策方面的融合度指標逐步達到60%至70%,這是8個融合指標里最高的。
同臺發(fā)言的臺灣企業(yè)家代表徐濤說:“我一直覺得兩岸同文同種,習慣相近,融合度應該非常高。但實際情況顯然不是這樣?!彼劦溃涍^數十年發(fā)展,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程度高,但兩岸經濟的融合程度還不夠。
徐濤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è)威盛集團的副總裁。從科技產業(yè)方面觀察兩岸融合發(fā)展,他認為,新能源、Web3.0、人工智能的大陸市場前景不可限量,將是兩岸經濟融合的引擎產業(yè)。至于臺灣最具優(yōu)勢的半導體,臺灣在代工、封裝環(huán)節(jié)已占據全球產業(yè)鏈支配地位,但IC設計仍有不小提升空間,這一領域的兩岸布局也非常重要。
據介紹,智庫論壇系第十屆大江論壇的分項活動。今次智庫論壇以“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密切兩岸交流合作”為主題,兩岸學者及臺胞代表共100余人與會。(完)
來源:中新社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