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1月23日電 題:法國漆藝家“漆”遇中國大巴山
作者 張旭
割漆、制漆、制作漆藝作品……雖已入冬,在重慶最北端的鄉(xiāng)鎮(zhèn)城口縣北屏鄉(xiāng),法國人文森·漆的創(chuàng)作生活仍然火熱。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文森·漆在此“隱居”、創(chuàng)作,已達兩年有余;而他的尋“漆”之旅遍布川渝兩地,持續(xù)10余年。
2023年10月,文森·漆在位于城口的工作室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張旭 攝
文森·漆1977年出生于法國圖盧茲,因高檔家具修復而接觸漆藝,后被深深吸引。如今,他已是一名漆藝家,創(chuàng)作的漆藝作品長期在法國、泰國,以及中國香港、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地展出。
漆,又稱大漆,是一種天然樹脂涂料,中國、日本、東南亞均有大片漆樹林。割開漆樹樹皮之后,會流出天然的漆樹液,經(jīng)過加工后就變成了常見的大漆涂料,相關的割漆、制漆、用漆技藝,是為漆藝。
文森·漆為何要不遠萬里來中國學習漆藝?
“在西方,一些人會覺得漆藝來自日本?!蔽纳て嵴f,他接觸漆藝之初,并不知道中國漆藝。直到10多年前,他受友人之邀,來到中國,才見識了這里源遠流長的漆藝。
文森·漆在博物館里看到了數(shù)千年前的木胎朱漆碗,這一出土自河姆渡遺址的器物,被證明是中國最早的漆器之一。“中國川渝地區(qū)漆樹多,漆藝傳承也較好?!彼f,這是自己這些年“扎根”川渝的原因。
10月24日,文森·漆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張旭 攝
文森·漆的漢語比較流利,這使得他可以不借助翻譯,同學習對象溝通。他先后拜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大漆匠、割漆人等,學習割漆、制漆技藝,了解漆樹的一切,也從當?shù)厝说纳?、傳統(tǒng)的技藝里獲取養(yǎng)分。
來中國之前,文森·漆只購買過大漆涂料成品,跟師傅們學習后,才知道“百里千刀一斤漆”的割漆過程,體會割漆的不易。這對于他的創(chuàng)作而言,同樣能帶來驚喜、靈感。“漆是有性格、脾氣和溫度的?!蔽纳て嵴f。
2023年10月,文森·漆在翻看敦煌壁畫有關的書籍、圖案,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張旭 攝
作為漆藝家,文森·漆以在川渝地區(qū)的沉浸式生活,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他熟諳當?shù)氐娘L土人情,可以在普通話和當?shù)胤窖灾g“自由切換”,還會研究一個詞語的中文、英語、法語表達方式。他還到各地去調(diào)研,學習侗族織布技藝,從兵馬俑、重慶榮昌夏布中尋找靈感。不過,在博物館,他會心情復雜,因為看見好的東西消失或即將消失,就“很難過”。
因為熱愛中國漆藝,文森·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很感興趣。他的書桌上,有敦煌壁畫的書籍、圖案,他也跟記者聊起“唐代、宋代的樣子”。文森·漆說,現(xiàn)代人無法親身經(jīng)歷那個時代,但在創(chuàng)作中,他會“進入”那個時代。
城口盛產(chǎn)漆樹,出產(chǎn)的“大木漆”附著力強、光澤度高。此前,文森·漆常常到這里購買生漆。兩年多前,他索性到此居住,因為這種“隔壁就是漆樹”的創(chuàng)作感,很踏實。為了支持他,同樣熱愛藝術的中國妻子肖蓉也陪他“隱居”大巴山。
在城口,不少人慕名而來,向文森·漆學習漆藝。其中,既有來自四川、重慶的,也有來自武漢、吉林等地的。只要是潛心學習的,文森·漆都會盡力給予指導,他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平日里,他也會向策展人推薦自己的學生。
在文森·漆看來,漆藝是一門可以影響世界的藝術。以法國為例,當?shù)睾茈y見到漆樹,但是一直有從東方傳入的漆制屏風、漆制家具等漆器,這讓漆藝在當?shù)氐靡粤鱾?,也讓他有機會了解、學習、傳承漆藝。他很珍惜這種機會,希望能為中國漆藝走向世界,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完)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