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首位成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臺胞:南音敘鄉(xiāng)愁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臺胞人物      2025-03-19 15:55:08

  中新社廈門3月18日電 題:首位成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臺胞:南音敘鄉(xiāng)愁

  作者 葉秋云

  “自7歲開始學南音,現已至耄耋之年,一生都與南音為伴?!?7日21時,剛忙完手頭工作的臺灣知名南音藝術家卓圣翔,在福建廈門受訪時娓娓道來他與南音的不解之緣。

  2024年10月,臺灣南音藝術家卓圣翔在廈門市翔安區(qū)實驗學校教授音樂課。(羅純禎 供圖)

  當天,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卓圣翔位列其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臺胞南音藝術家。

  獲知自己成為首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臺胞,卓圣翔說,“這既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未來,我將繼續(xù)專注于南音的教學和傳承工作。”他透露,當天收到了眾多好友的祝賀,各類采訪邀約也絡繹不絕。

  卓圣翔出生于南音的發(fā)源地泉州,自幼受兄長卓圣煌的南音啟蒙,后師從白厚、紀經畝兩位南音名家,深入學習南音唱腔和琵琶演奏。歷經香港和東南亞等地的輾轉,他在而立之年定居臺灣,并先后創(chuàng)辦了高雄串門南樂團、臺北松山奉天宮南樂團,開設南音研習班,在臺灣各地南管社團任教。

  定居臺灣的30年間,被譽為“琵琶圣手”的卓圣翔頻繁往返于海峽兩岸,致力于南音的傳播與交流。2009年,他在廈門翔安定居,并在當地高校首開《邂逅南音》通識課程,積極參與南音的傳承與推廣工作。

  如今,卓圣翔攜手兩岸南音好手,共同走進數十所兩岸中小學的音樂課堂,傳授南音技巧,培養(yǎng)弦樂新人。他參與歐厝“南音泥土計劃”,努力讓古老的南音煥發(fā)新的生機。

  2024年5月,2024年廈門市民文化節(jié)上,卓圣翔(左三)與兒童觀眾互動。(羅純禎 供圖)

  在卓圣翔家中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疊厚厚的書稿。他正與學生羅純禎共同撰寫《南音曲牌結構及作曲實例詳解》。卓圣翔表示,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目前已完成近200個曲牌、數百首傳統(tǒng)曲和新曲的整理工作,正在準備增加示意和解析部分,“預計還需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訪談間,卓圣翔感慨道,目前,已經完成了《非遺進校園之中小學古詩文南曲三百首》的撰寫,正在等待正式出版?!艾F在的南音,缺的是會作南音曲、懂南音曲的人,這些書籍的出版十分重要?!?/p>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福建省閩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音樂,流傳于閩南、臺灣和東南亞等地。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南音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更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目前,福建已有多名臺胞入選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包括卓圣翔的兩位學生林素梅、羅純禎。卓圣翔認為,兩岸的傳承人共同發(fā)力,才能讓南音“活得下去,火得起來”。

  連日來,卓圣翔等人正在籌備新演出,除器樂演奏曲《中國夢》外,他還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譜成南曲。他說,屆時將帶著廈門市翔安火炬實驗學校的小學生們一起演出,用南音唱響“鄉(xiāng)愁”。

  七十余載南音路,彈南琶、作南曲、教南音已成為卓圣翔生活的重要組成。他坦言:“在兩岸傳承和弘揚南音是我的使命,這是一項讓人快樂的工作?!?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虞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