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香港大公報記者先后3個月的奔走,臺灣百歲收藏家王懷璞花費近半世紀心血收藏的逾千冊歷史郵刊郵票,最終確定受贈方為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由其下轄孫中山紀念館對接。
“爸爸說,郵刊、郵票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月2日,剛從南京飛回臺北的王懷璞長子王岳忠、長媳凌子婷,特別轉(zhuǎn)達其父親對《大公報》助力的感謝。凌子婷說,“我們給父親看了郵刊、郵票藏品存放于南京的庫房視頻,有防火、有溫控,且南京懂得藏品的價值。以這樣方式葉落歸根,父親總算安心了?!?/p>
“郵票見證民族歷史 要留在故鄉(xiāng)”
1923年8月出生于蘇州的王懷璞,于1937年11月隨學校前往重慶避難,1948年只身赴臺,從事先進的印報機研制工作。
“我父親從1975年起,大量購買與收藏兩岸歷史郵票、郵刊?!逼溟L子王岳忠說,為避免破損、失散,每集滿1年份,父親就將裝訂成硬面燙金合訂本。自1995年起,他將收藏的集郵書刊,全部轉(zhuǎn)移到蘇州存放,分別用2公斤、3公斤、5公斤的郵包寄出,20多年中連綿不斷,寄出的郵包超過千個。
省吃儉用購買郵票郵刊
“我們是平民家庭,父親省吃儉用,幾乎沒有消費,節(jié)省的錢都用來購買郵票、郵刊?!蓖鯌谚贝巫油跏乐已a充道,父親每當發(fā)現(xiàn)郵刊里介紹的重要郵票只有文字沒有圖像,“他就蹲守拍賣目錄,要第一時間掌握拍賣信息,看到有立即去拍?!蓖跏乐艺f,“如果這張郵票的起拍價是100元起,他就先出個最高價來個1000元,以防被其他人搶走。父親就是要志在必得。”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父親在老家蘇州買了房后,就開始把收藏的郵刊、郵票從水路寄到蘇州。一寄二十多年,一個郵包都沒丟過,蘇州郵局都認識我們家人了?!蓖踉乐覐娬{(diào),“父親始終認為,他花費半生心血收藏的郵票、郵刊,都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與文化傳承,一定要留在故鄉(xiāng)故土?!?/p>
今年3月,王岳忠與凌子婷夫婦專程從臺北來蘇州,與大公報記者當面商量捐贈事宜,鄭重托付《大公報》幫助聯(lián)系受贈方。
為既確保歷史郵品得到專業(yè)保護,又能充分發(fā)揮其歷史教育與文化傳播價值,大公報記者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綜合評估,最終選定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作為受贈方。
5月6日,6大箱郵刊從臺北寄往南京;5月中旬,王岳忠與王世忠兄弟倆專門到蘇州,將逾千冊郵刊分類、做目錄、打包裝箱。5月26日,81箱郵刊、郵票從蘇州運抵南京。
南京:視若珍寶 擬建專館展陳
中山陵園管理局為南京市人民政府直屬正局級事業(yè)單位,對接接收郵刊、郵票的孫中山紀念館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每一枚郵票都是國家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縮影,如今更成為連接兩岸的情感紐帶。”中山陵園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汪東明,在恒溫恒濕的文物庫房仔細端詳了王懷璞捐贈的郵票、郵刊后誠懇地表示,這些歷史郵品是學術研究的一手資料,被該局視若珍寶,他們將聯(lián)系南京郵電大學等專業(yè)學術機構及郵政行業(yè)部門,組織專家力量對這批歷史郵票與郵刊的設計、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進行課題研究;對不同歷史時期的郵品、特別是對抗戰(zhàn)時期的郵票、郵刊、郵路等展開綜合性研究。
“我們初步計劃,在中山陵景區(qū)范圍內(nèi)尋找合適的展陳空間,以專館展陳,并開辟中小學學生研學課堂,讓學生們透過方寸郵票與歷史郵刊,了解國家和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p>
“孫中山紀念館已經(jīng)成立課題組,一定會善待這批珍貴的郵票、郵刊、郵冊,定會研究好、展示好、利用好,讓它們發(fā)揮更大的價值?!敝猩搅陥@管理局副局長廖錦漢表示。(大公報記者 陳旻南京報道)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