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民進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5-07-28 19:41:18

楊澤軍

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系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臺咨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楊澤軍(華夏經緯圖)

楊澤軍(資料圖)

  

  7月26日,臺灣喧囂一時的針對國民黨24位民意代表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大罷免案終于塵埃落定完成投開票,讓民進黨及綠營沒想到的是,計票結果,相關選區(qū)的不同意票多于同意票,罷免案全軍覆沒、無一通過,在野黨反“惡罷”取得完勝。此一結果,可說是民進黨咎由自取,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次的“大罷免”,表面看是所謂的民間團體所為,其實不然,背后就是民進黨在鼓惑、支持。民進黨可謂是不遺余力、不擇手段,費盡心機,不惜動用行政、司法、媒體等多種資源、手段打壓在野勢力,設法推動罷免案成功,改變島內“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明確要求全體黨員公職人自上陣,全力推動“大罷免”過關。賴清德更是親自上陣,聲嘶力竭、賣力推動,結果卻是令之大失所望、全軍覆沒,沒有一個罷免案過關。

  這一結果并非偶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罷免案缺乏正當理由。這次民進黨大力道支持、推動的罷免案可說是名不正、言不順,師出無名。據報道,罷免理由大多不涉及重大違法失德事件,而是訴諸所謂的“抗中保臺”等抽象理由,一如既往地打政治牌,指責國民黨民意代表“親中賣臺”,一貫的手段、調門,大搞意識形態(tài)斗爭。結果是適得其反,“大罷免”引發(fā)了島內社會的強烈不滿,加劇了人們對臺灣政局的擔憂,被視為“完全是一場政治鬧劇”,多數人對罷免的正當性存疑,許多民眾將罷免視為執(zhí)政者濫權的象征,而非民進黨所宣揚的所謂民主監(jiān)督工具。如此同時,民進黨在罷免案上的極端行為,也引起民眾的強烈反感。面對這次罷免案,民進黨傾全力推動相挺,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而放著執(zhí)政應該擔負的責任卻不聞不問,臺北市長蔣萬安痛批民進黨搞罷免已經搞到瘋掉,不只失去人性,而且極度冷血,面對南部風災,不是積極關心救援,而是一推了之。災民懇求賴清德、懇求當局派臺軍協(xié)助救災,賴卻要他們自己處理,要靠社區(qū)的力量,推得干干凈凈。此外,當局應對美關稅政策不力、“普發(fā)現金”的爭議等民生問題,也沖高了民眾的不滿情緒,成為罷免案的阻力。

  民進黨的“雙標”也加劇了人們的反感。前幾年民進黨對在野黨發(fā)動的罷免案,可謂是堅決抵制、全力反制。時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蔡英文呼吁,罷免不能是政治斗爭的工具,指責在野黨發(fā)起的罷免案“莫名其妙”“沒有道理”,因此要求支持者用手中的這一票,遏止沒有正當性、只為政治算計的罷免。蔡的副手賴清德也呼應罷免案莫名其妙,號召民眾用選票把它終結,同時終結惡質的選舉文化。言猶在耳,現如今,其自身卻大力道推動莫名其妙、毫無道理的大罷免,完全是出于政治斗爭需要,根本就沒有正當性。民進黨這種“雙標”行為,自是加劇了人們的反感,拉低了罷免的高度和正當性,失敗在所難免。

  更何況各位遭罷免的民意代表在自己的選區(qū)深耕多年,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不是民進黨一張“抗中保臺”牌就能左右、就能打垮的,若無重大違法失德事項,要想罷免之也非易事,這也是“大罷免”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罷免案的慘敗,對民進黨的沖擊巨大,原本想借此打壓在野黨,改變“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結果卻適得其反,不僅未能改變島內的政治格局,相反還促進了在野黨的團結合作,相信未來的民進黨執(zhí)政的日子并不那么好過,一味靠操作“抗中保臺”并不能奏效,通過這次大罷免的經歷,在野黨會加強合作應對民進黨的打壓,如果應用、操作得當,最大限度發(fā)揮在野力量的合力,將會造成民進黨更大的執(zhí)政壓力,甚至奪取執(zhí)政權也非不可能,這恐怕也是“大罷免”給在野力量帶來的副產品。早知如此結果,相信賴清德、民進黨會是悔不當初,何必如此勞民傷財發(fā)動這得不償失的“大罷免”。(楊澤軍 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黃楊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