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陜西耀縣人,1960年生。中山大學經(jīng)濟學學士,法學(社會學)碩士。198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員。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亞非發(fā)展交流協(xié)會理事。已出版《海峽兩岸經(jīng)濟貿(mào)易投資大全》、《臺灣何處去》、《海峽季風——多棱鏡下兩岸關系透視》、《臺灣政商家族》、《塑膠霸主——王永慶》、《臺灣軍力》、《臺灣的“黑金政治”》、《臺灣省地理》、《臺灣黑社會內(nèi)幕》、《臺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民進黨政商關系研究》、《國民黨下臺內(nèi)幕》等。 |
作者 王建民
蔡英文上臺執(zhí)政后,島內(nèi)社會政治經(jīng)濟與兩岸關系發(fā)展及島內(nèi)民意均出現(xiàn)重要新變化。在這一新形勢與大背景之下,國民黨精英的兩岸論述出現(xiàn)積極、正向的新變化、新態(tài)勢,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華”與“終極統(tǒng)一”成為新的論述導向。
首先,國民黨精英對兩岸統(tǒng)一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表述。吳敦義出任國民黨黨主席以來,曾因過度強調“一中各表”,在大陸及國民黨內(nèi)部引起較大爭議,而且外界認為他“反獨”口號有余,論統(tǒng)力道不足。今年以來這一情況則發(fā)生重要變化。2018年5月22日,吳敦義在國民黨中央宗教事務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上表示,依“中華民國憲法”增訂條文“最終目的是以統(tǒng)一為原則”。這種“終極統(tǒng)一論”受到廣泛關注。其實,這樣的法理邏輯是他一貫主張。2011年11月,他在“行政院長”任內(nèi)接受“立法院”質詢關于兩岸簽署和平協(xié)議問題時表示,以“自由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名義簽署。這個說法是以一個中國為前提,以統(tǒng)一為目標,和平協(xié)議的協(xié)商是推動終極統(tǒng)一。可見,“法理統(tǒng)一”或“終極統(tǒng)一”是吳敦義的重要兩岸論述,如今重新提議與倡導顯然具有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政治意義。這是一條堅持“憲法”與法治精神的正確論述方向與道路,值得堅守。
其實,近來國民黨精英層的兩岸論述普遍明顯向和平統(tǒng)一微調。馬英九前辦公室主任、現(xiàn)臺北市議員參選人羅致強日前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岸共同建立良善制度后走向和平統(tǒng)一”。前臺北縣長周錫偉也表示國民黨最大的失誤就是兩岸論述不敢講統(tǒng)一。另有國民黨人士表示,國民黨本土化并不意味著“去中國化”。
其次,近來國民黨精英與領袖重申或強調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認同,意義重大,與蔡當局失去“去中國華”的“文化臺獨”形成顯著對比,也是對外界國民黨與民進黨“趨同論”的回擊。一直被認為是國民黨本土派代表或領袖的前“立法院院長”、國民黨不分區(qū)“立委”王金平在2017年“立法院”質詢時提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與大陸之間有相同的血緣、言語、宗教、文化。做人要慎終追遠,我們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而不認祖歸宗;認祖歸宗讓我們減少彼此之間的歧異,放大彼此的同,縮小彼此的異,沖突對立自然會大大的降低,有利于朝野的和諧,社會的團結”,強調“血緣認宗是兩岸的臍帶,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融合的橋梁”。2018年3月,王金平在“立法院”總質詢最后一天最后一個發(fā)言時,以他事先準備好的名為“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發(fā)言稿,強調“兩岸一家親”是當前兩岸關系下可被廣泛接近的“最大公約數(shù)”。他表示,若不局限于黨派之見,“兩岸一家親”的主張,和他的“認宗愛臺、漢魂臺魂”的理念,似乎可打破當前兩岸困局,找到可發(fā)展的方向,可實踐的道路。這中難能可貴的善意理性論述與主張。
2018年4月18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三,也是傳說中的黃帝誕辰日,臺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在臺北市中山廣場舉行軒轅黃帝拜祖大典,也是第五次主辦這項活動,今年的主題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以主拜官身份參加,并在活動中表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參加軒轅黃帝拜祖大典,希望兩岸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民眾幸福,家庭和樂”。他在第二天國民黨中常會上再次表示,盡管他腳痛,還是出席軒轅黃帝手祭祖活動,就是因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是兩岸連接的臍帶。馬英九前辦公室主任羅致強表示,“希望恢復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建立對中華文化歷史的光榮感”。可見,當下中國國民黨精英重新大擔舉起了中華民族認同的大旗,堅守中華文化,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遏阻蔡英文當局大力失去“去祖”、“去孔”、“去中”等“文化臺獨”逆流。 再次,“振興中華”重新成為國民黨精英的新論述。振興中華是孫中山提出的重要口號與目標,但近年來國民黨很少提及,如今重新成為國民黨精英的重要主張。前黨主席洪秀柱不僅承認兩岸同是中華民族,同是炎黃子孫,明確認同、接受與贊成“兩岸一家親”理念,更明確表達反對“臺獨”、追求兩岸統(tǒng)一,認同振興中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月6日,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在參加廈門海峽論壇時表示,國共之間唯有以“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為基礎進行合作,才能振興中華。他時強調,只要秉持“兩岸一家親”和“兩岸一家人”理念,用耐心、同理心,求同存異,以心相交,以誠相待,以智慧消彌沖突,用包容尋求共識,相信一定可能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
不難發(fā)現(xiàn),蔡英文當局的執(zhí)政,一方面高舉“轉型正義”大旗,搞政治清算與政治斗爭,追殺國民黨,加劇島內(nèi)社會政治對抗;另一方面堅持“臺獨”分裂路線,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搞“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與“逐漸式臺獨”活動,加劇兩岸對抗與緊張。在此背景之下,國民黨精英似乎開始覺醒,重新高舉“振興中華”大旗,重新強調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認同,重新重視法理“終極統(tǒng)一”。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國民黨能夠堅守這一理念與立場,兩岸攜手合作共同振興中華,才是臺灣之幸,兩岸之福,才是臺灣正確的發(fā)展道路與方向。(作者 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