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徐婧) 7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主辦的“數字傳承,鏈接未來”紀念《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公約》)50周年主題活動在京開幕?;顒由?,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試運行發(fā)布上線,為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開啟了數字新篇章。
本次活動圍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2022《公約》50周年活動主題“下一個50年:作為韌性、人類與創(chuàng)新之源的世界遺產”,聚焦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分別展現了幾代人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保護、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故事,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等一系列數字化成果也于當天發(fā)布。
圖為活動現場設置的戶外展區(qū)。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供圖
當日,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https://bjaxiscloud.com.cn/)試運行發(fā)布上線,為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開啟了數字新篇章。據悉,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依托騰訊數字技術能力,采用一屏一景觀、一步一洞天、一線一中軸的設計理念,細致拆解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價值和意義,構建多個核心版塊,并以九個跨時空展界面,立體鮮活地再現北京老城印象,為用戶沉浸式展現文化遺產魅力。未來,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還將上線“時空艙”4D時空產品,再現中國古都的歷史沿革,后續(xù)陸續(xù)推出多語言國際版,向世界講好中軸故事。
活動現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北京郭守敬紀念館館長張鵬,“00后”學生代表王藝雅三位嘉賓,分別分享了他們與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展現了不同時代中軸守護人的創(chuàng)新探索,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展望。其中,呂舟分享了北京中軸線價值傳播的數字化實踐,展示了如何借助數字技術,全面深度地闡釋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也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新思路。
戶外活動展區(qū)內,“世界遺產公約”50周年主題活動互動體驗區(qū)吸引了現場觀眾的參與。該展區(qū)結合北京中軸線內涵及四合院特色,共設置三大特色區(qū)域,觀眾可以深度體驗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云上中軸小程序、中軸數字文創(chuàng)等精彩的互動內容,感受數字化賦能下的中軸魅力,還可以現場參觀中軸非遺沙燕風箏、景泰藍的制作過程,在互動中領略北京中軸線深厚的文化內涵。
圖為活動現場設置的戶外展區(qū)。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供圖
在北京中軸線創(chuàng)新大賽展區(qū),觀眾可以佩戴VR眼鏡沉浸式體驗大賽VR賽道優(yōu)秀作品,欣賞中軸線的壯美風采。此外,展區(qū)中還有中國青年報社與中青旅聯科共建的“文旅青創(chuàng)”實驗室所展出的《傳承·時節(jié)》系列作品。來自北京的中小學生以書畫方式描繪心中的秋冬節(jié)氣,以實際行動紀念《世界遺產公約50周年》。
據悉,北京近年來積極探索推動北京中軸線的數字化保護利用,陸續(xù)推出了“云上中軸”小程序、“云游中軸”小游戲、實景三維中軸線等一系列優(yōu)質成果。未來,北京還將繼續(xù)探尋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數字活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讓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繼續(xù)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