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yè)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fā)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顯示,數千年前,延伸到東北格陵蘭冰蓋的快速移動冰流曾發(fā)生停滯和突然重構。這一研究結果或有助于人們理解格陵蘭冰蓋在未來氣候情景下的穩(wěn)定性。
該論文介紹,格陵蘭內陸由降雪累積的冰一般會向海岸移動,其中部分通過名為冰流的快速移動渠道。冰流和直接表面融化都是冰蓋損失質量的一個主要途徑。東北格陵蘭冰流是當前格陵蘭冰蓋一大部分冰質量流失的一個主要例子。雖然冰流對于理解該冰蓋和其他冰蓋的整體行為非常重要,但人們一直不清楚冰流發(fā)生的原因及其隨時間推移的穩(wěn)定性。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史蒂文·弗蘭克(Steven Franke)與同事及合作者利用雷達數據分析了深埋在東北格陵蘭冰蓋下的冰層,再用來重建該地區(qū)以往的冰流模式。他們發(fā)現有一系列突出的褶皺提示這些冰向著當前東北格陵蘭冰流北部快速流動。從這些褶皺的方向和它們的變形方式可以判斷,至少曾存在過兩支現在已經不活躍的冰流。雖然很難確定這些特征的具體年代,但論文作者認為,這些冰流活躍的時期至少持續(xù)到了全新世早期(約1.15萬年前),而且其源頭來自比現代冰流更靠北的地區(qū)。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目前仍不清楚冰流位置改變的確切原因,但格陵蘭冰流能根據冰川狀況變化快速調整,而且持續(xù)的暖化可能會導致未來出現類似重構,對海平面上升具有潛在影響。(完)
來源:中新網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