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歷程 顏鵬飛 攝
中新網(wǎng)上海5月30日電 題:這輩子值了!“他們仨”的青春與航天有關(guān)
作者 鄭瑩瑩 馬帥莎 繆新培 許帆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簡稱:“神舟十六號”)轉(zhuǎn)入發(fā)射前的倒數(shù)30分鐘,陳為、沈鑫、韓宇“師徒三代”,作為待發(fā)段飛船的最后一批工作人員,順利從塔架上安全撤離。
八院試驗隊 顏鵬飛 攝
“60后”陳為全程參與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六號”這16艘飛船的研制和發(fā)射任務,憑借30多年的總裝操作技術(shù),收獲了“201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陳為明年將退休,談起“一輩子只做了一個型號”時,他感觸良深:“這輩子值了,后面就看年輕人了?!?/p>
總裝高級技師陳為、青年技師沈鑫、“新人”韓宇都是上海航天人,他們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簡稱:八院)。
“90后”沈鑫是陳為的徒弟。跟師父一樣,沈鑫成了總裝操作的“資深師傅”。他在發(fā)射場的計劃總是排得滿滿當當,他有時是一位颯爽的吊裝指揮,有時又是為飛船“臨行密密縫”的細致“縫針人”。
2003年出生的韓宇是本次八院試驗隊中年齡最小的。參加工作以來,韓宇跟著師父沈鑫學習總裝操作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jié)。
“在師爺(陳為)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生擇一事,一事成一生’的堅守;在師父(沈鑫)的身上,我看到了‘做一件事,就要將它做到極致’的態(tài)度?!表n宇說。
他說自己心里沒有別的想法,就想在總裝操作的崗位上踏實工作,練就過硬本領(lǐng),成為像師爺師父他們那樣的航天工作者。
在軌效果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神舟十六號”推進艙是韓宇參與總裝的第一艘飛船。在電纜總裝敷設(shè)時,1.85米的韓宇蜷縮在艙內(nèi),或確認固定位置,或綁扎電纜……在三維模型的“加持”下,他謹記陳為、沈鑫兩位師傅傳授的一個個步驟,在艙內(nèi)架起一道道牢固整齊的“電纜空中長廊”。
青春總會散場,時光悄然留痕。從“60后”到“00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航天夢,而他們的默默奉獻與奮勇拼搏,于中國航天值得,于人生值得,于青春值得!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