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包材、原物料成本上漲,臺灣各大觀光飯店今年的中秋節(jié)月餅禮盒售價漲幅約在1成到2成左右;而前幾年幾十元銅板價就能入口的蛋黃酥,今年則是百元蛋黃酥時有所聞,破百元更是不計其數。中秋月餅漲價只是臺灣萬物齊漲的縮影,除了將問題原因推給地緣政治、國際原物料上漲,更多是反映了基本工資連年調漲的成本壓力。
臺灣勞動部門日前拍板,2025年的基本工資確定邁向連續(xù)第9年上漲,這次月薪資幅4.08%至28590元(新臺幣,下同),薪資從183元漲至190元,預估約有257萬名仍然在領基本工資的勞工可望受惠。
薪資連9漲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也可預期明年元旦起,外食費、生活費又將未能免俗的出現一波漲風。但在萬物齊漲的壓力發(fā)生前,資本工資連9漲的事實,很快又會被民進黨包裝成落實照顧基層勞工承諾的政績。
對照2014年馬英九時代基本工資20008元;28590元意味著9年多來,即便每年薪本工資漲幅都不逾5%,大多只有2%到3%左右,但累積起來基本工資漲幅也已近45%,這是何其驚人的復利效果;背后也隱含了臺灣近年物價上漲壓力有多巨大。
領基本工資的就業(yè)人口以3K制造業(yè)聘雇的境外移工、旅宿服務業(yè)、餐飲業(yè)、保全業(yè)、建筑工人等就業(yè)者為主,這涉及內需服務業(yè)的經營成本,企業(yè)主一定會轉嫁給消費者,這將直接影響外食費上揚,更是帶動房價上漲的借口消。按往例,本次工資上漲,明年光是外食費漲幅至少5%至10%起跳,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只能節(jié)衣縮食。
即便老板佛心不將人事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選擇自行吸收,但影響了公司獲利就等于降低了員工分紅的金額,受雇員工依然是輸家。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軍公教人員,臺灣還有約有千萬名勞工保險的被保險人;對照基本工資受惠員工約257萬人,意味著明年基本工資調漲政策,只有四分之一的勞工受惠,另外四分之三的勞工,因薪水在法定標準之上,依“法”不用調整薪水。
也就是說,若勞工那么不幸運的月薪只比28950元基本工資略高,不只薪資沒漲,還因物價及生活成本皆全面上漲,形同變向減薪,成為每年基本工資上漲的最大受害者。
民進黨總說調漲基本工資是照顧基層勞工的“德政”,卻忽略了薪資不是“全面調漲”的問題;每年總有一群人持續(xù)承受因為基本工資上漲而追不上高房價及生活成本而苦,最終淪為連續(xù)調漲基本薪資政策下的最大輸家。統(tǒng)計指出,薪資偏低的行業(yè)包括住宿餐飲業(yè)、美容美發(fā)按摩業(yè)等。
要解決該問題,就要找出能讓勞工薪資“全面調漲”的方法,而不是一昩調升基本工資,也不是動動下巴骨向資本家喊話要將“經濟成長果實與勞工分享”。其實,過去臺灣多有學者給出建議,只是民進黨是否愿意虛心聆聽建議。
以觀光服務業(yè)為例,為什么旅宿業(yè)員工多數都只能領基本工資,或是比基本工資略高的待遇;但矛盾的是,臺灣境地區(qū)內觀光支出卻遠高于日本、韓國,以致于臺灣民眾寧愿赴日韓旅游,也不愿留在臺灣觀光?
就有學者分析,臺灣缺乏國際觀光客,民進黨又與大陸交惡,陸客無法來臺,其他臨近東南亞、東北亞旅客來臺灣旅游的人數與消費實力又無法彌補缺口,少了境外觀光客支撐市場來分攤經營成本,最終就陷入臺灣旅宿服務又貴,但從業(yè)人員薪資待遇也無法提高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
歷史上陸客來臺高峰在2015年為418萬人次;但去年星馬泰越菲等東南亞旅客合計也只約200萬人次,日韓旅客加總也不過160余萬人次,這還是祭出一堆補助的結果,明顯還有不小差距。
而制造業(yè)領域也并非沒有低薪,獨押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的結果,已變成只有AI半導體相關領域一枝獨秀,其余的制造業(yè)獲利都在萎縮。例如鋼鐵、塑化、工具機等就業(yè)人口較多的產業(yè),相繼失去大陸市場優(yōu)勢,也有部分失去ECFA協議關稅利多;公司獲利衰退,發(fā)給員工的薪水紅利當然也會縮水,還要面臨基本工資上漲帶來的通膨壓力,大家也叫苦連天。
臺灣“慣老板”確實不少,以政策強制基本工資調漲是有其必要性;但連漲了9年,除了得到平均薪資水平上升的數據,成為民進黨照顧基層勞工的“大內宣”政績,卻沒能讓勞工低薪及社會貧富差距問題顯著改善,反而讓社會全面承擔通膨加遽的苦果,這樣的政策即便立意良善,也只會造成另一種社會問題,是時候以治本的方式來解決低薪問題了。(作者:靄琳)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