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馬海燕)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3日在北京舉行。91歲的顧誦芬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顧誦芬院士?!『娇展I(yè)集團供圖
顧誦芬是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是中國航空界唯一的兩院院士,是航空工業(yè)唯一的航空報國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主持建立了中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制的型號開創(chuàng)了中國殲擊機從無到有的歷史,牽引并推動中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院士、專家等領軍人才,極大地支撐了中國航空武器裝備型號研制。他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殲8Ⅱ飛機氣動布局設計,奠定了中國亞音速飛機和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基石,推動了中國氣動力研究、設計基礎手段建設發(fā)展。
由于國防與航空工業(yè)的特殊性,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名字并不為人知曉。如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這位九旬老人,既是對他七十年矢志報國的褒獎,也是號召更多人學習他身上所展現(xiàn)的科學家精神。
顧誦芬院士?!『娇展I(yè)集團供圖
少年立志
顧誦芬1930年出生于江蘇蘇州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顧廷龍是國學大師,族兄顧頡剛是著名歷史學家。關于為何沒有繼承父親衣缽,顧誦芬曾回憶,1935年,其父應邀去燕京大學任職,全家遷居北平,住在燕京大學附近。兩年后“七七事變”爆發(fā),日寇全面進攻華北。
“我記得很清楚,7月28日那天,日軍轟炸二十九軍營地,轟炸機就從我們家上空飛過,連投下的炸彈都看得一清二楚?!睍r隔多年,顧誦芬對那一幕仍記憶深刻,“二十九軍的駐地距離我家最多不到兩千米,爆炸所產生的火光和濃煙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沖擊波震得粉碎。”
7歲的顧誦芬在紛飛的戰(zhàn)火和戰(zhàn)機的呼嘯聲中,立志投身航空事業(yè)。
1947年,顧誦芬從上海南洋模范中學畢業(yè)。他先后參加了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考試,三所大學報名的都是航空專業(yè),最終同時被三所大學錄取。由于母親不愿意兒子離開身邊,他最終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航空系。
顧誦芬在操縱系統(tǒng)試驗室?!『娇展I(yè)集團供圖
從殲教1到初教6
回首這一生,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新中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70年,也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xiàn)代航空產業(yè)體系的過程。
1951年,中國拿出“60億斤小米”建設航空工業(yè),新中國航空工業(yè)艱難起步。這一年,21歲的顧誦芬從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yè)后分配到新成立的航空工業(yè)局,從此便將自己的一生與新中國的航空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于1956年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氣動力是飛機設計的靈魂。中國開始飛機設計之初,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顧誦芬參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項挑戰(zhàn),就是中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他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shù)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布局設計。
隨后,顧誦芬又完成中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布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他依靠扎實的理論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實現(xiàn)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計算、試驗與試飛的閉環(huán)。
他所創(chuàng)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被國內飛機設計采用,為后續(xù)殲擊機設計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工作中的顧誦芬。 航空工業(yè)集團供圖
從殲8到殲8Ⅱ
1964年,中國開始研制殲8飛機,這是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殲擊機。顧誦芬先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氣動設計,后全面主持該機研制工作。他帶領設計部門與風洞試驗單位聯(lián)合攻關,在國內第一次創(chuàng)建了戰(zhàn)斗機噴流影響試驗方法,該試驗方法也成為后來確定發(fā)動機噴流影響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殲8飛機成功實現(xiàn)首飛,也正式宣告終結了中國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戰(zhàn)斗機的歷史。
然而,在后來的試飛試驗中,殲8飛機在速度達到馬赫數(shù)0.86時出現(xiàn)了強烈的跨聲速抖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顧誦芬瞞著家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乘坐試飛員駕駛的教練機上天,近距離觀察飛機的振動情況。
在弄清了產生振動的原因之后,顧誦芬提出采用局部整流包皮修形方法解決問題,并親自做了整流包皮的修形設計,他與工廠工人師傅一起改裝,經試飛證明此法非常有效,徹底排除了跨聲速抖振現(xiàn)象。
1985年7月,殲8全天候型設計定型,同年10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我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里程時刻,不僅在技術上實現(xiàn)了一代戰(zhàn)機向二代戰(zhàn)機的自主跨越,同時也標志著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從此邁入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歷史軌道。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制。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xié)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xiàn)了飛機首飛。
殲8系列飛機的研制,牽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航空工業(yè)體系,促進了冶金、化工、電子等工業(yè)的發(fā)展。顧誦芬被譽為新中國杰出的飛機設計大師、飛機氣動力設計第一人。2000年,殲8Ⅱ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注:當年未設置特等獎)。
顧誦芬(后座)與試飛員鹿鳴東在殲教6飛機上。 航空工業(yè)集團供圖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986年,顧誦芬離開了他工作30年的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到北京的航空工業(yè)科技委工作,把工作重點,放到了為航空裝備的體系建設、重點型號未來發(fā)展、國防事業(yè)的宏觀布局建言獻策上。從大飛機專項設立,到四代機技術預研,再到最新的前沿科技的探索,他始終關注中國航空事業(yè)前行的方向,一直承擔著繁忙的課題研究任務。
顧誦芬十分重視人才培養(yǎng),他帶領的團隊走出了一位科學院院士,四位工程院院士,兩位型號總指揮。他主持編纂了70余冊航空科技書籍,主編的《飛機總體設計》一書,已經成為中國航空院校飛行器設計專業(yè)的必修課教材,主編的《現(xiàn)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空軍武器裝備卷》《大飛機出版工程》等多個系列、數(shù)十種航空專著與圖書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因身患癌癥,經過兩次手術后,顧誦芬的身體非常虛弱,但鮐背之年的他仍然堅持上班,堅持讀書。他說:“了解航空的進展,就是我的晚年之樂。我現(xiàn)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點書,翻譯一點資料,盡可能給年輕人一點幫助?!?/p>
他在北苑的辦公室也仍像一座“書的森林”,而他總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容。他仍在思考如何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中國航空工業(yè)未來如何發(fā)展,如何培養(yǎng)堪當重任的專業(yè)人才隊伍。
他對年輕人充滿期待:“中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年輕人才,他們是祖國的明天。我只想對年輕人說,心中要有國家,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記住歷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讀書,多思考,努力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p>
“回想我這一生,談不上什么豐功偉績,只能說沒有虛度光陰,為國家做了些事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顧誦芬這樣說。(完)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