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fā)展史上,飛機性能記錄和重大技術突破幾乎都由試飛員首先完成。任何一個國家,想建立強大的航空工業(yè),都離不開一支優(yōu)秀的試飛員隊伍。自1952年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試飛部隊成立至今,我國每一種新機型的誕生,都凝聚著一代試飛人的心血,他們用熱血、青春乃至生命推動著新中國航空武器裝備不斷實現跨越式發(fā)展。這個英雄群體值得我們細細溯源,從頭講述,將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展示在聚光燈下,進入大眾視野,被知曉、被銘記。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國空軍試飛員——
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時,8架“梟龍”戰(zhàn)機分列兩側伴飛護航?!皸n龍”是中巴合作的結晶,是中巴友誼的見證。(圖源:航空工業(yè)微信公眾號)
今年是“梟龍”戰(zhàn)機首飛20周年。“梟龍”是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和巴基斯坦空軍合作研制、生產的一型先進多用途輕型戰(zhàn)斗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機動作戰(zhàn)能力,作戰(zhàn)航程遠、起降距離短、操控性能好,武器外掛優(yōu)異…..它達到了三代機綜合作戰(zhàn)效能,造價卻僅相當于國外同類飛機的幾分之一。
1999年,中巴簽約聯合研制“梟龍”戰(zhàn)機,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在2003年成功實現首飛。從01到04,駕馭它翱翔藍天的試飛員都來自中國空軍某試飛大隊。歷經數千個起落的試飛試驗工作,“梟龍”完成鑒定試飛,設計與性能指標獲得巴方認可。2007年3月,首批2架轉場交付巴基斯坦,并首次亮相巴基斯坦國慶典禮閱兵式?! ?/p>
中方代號FC-1“梟龍”,巴方代號JF-17“雷電”。圖為“梟龍”單、雙座戰(zhàn)斗機模型。(圖源:航空工業(yè)微信公眾號)
十幾年來,“梟龍”從未停下改進發(fā)展的腳步,現已發(fā)展出3個批次共計4種型號,海外出口總量達數百架。
2018年中國航展,“梟龍”獻上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圖源:航空工業(yè)成飛。攝影:周閩)
“梟龍”戰(zhàn)機創(chuàng)下了多項中國第一:第一架國際合作的戰(zhàn)機,第一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戰(zhàn)機,第一架采用國產航電系統的戰(zhàn)機和第一架大批量走出國門的戰(zhàn)機……它的研制是中巴在航空領域合作的一次重要升級,是中國航空工業(yè)軍貿模式和軍用飛機發(fā)展模式的一次重大創(chuàng)新。
研制一個嶄新的機型,一般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時間。而“梟龍”戰(zhàn)機從簽訂研制合同到完成首飛,僅僅用了4年時間;從凍結技術狀態(tài)到首飛成功,僅僅用了23個月的時間。1999年,中巴簽約聯合研制“梟龍”戰(zhàn)機;2007年,首批戰(zhàn)機即實現轉場交付,亮相巴基斯坦國慶典禮閱兵式。中國空軍試飛員在其間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直面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2007年,首批2架“梟龍”交付巴基斯坦,并參加了當年的巴基斯坦國慶日閱兵。(圖源:航空工業(yè)成都所)
—既要保證安全,也要保證國際信譽—
首先,簽約合同中有著時間節(jié)點的要求,試飛任務必須匹配工程進度,既要保證安全,也要保證國際信譽;其次,在“梟龍”的研制中,其戰(zhàn)技指標由巴基斯坦空軍根據其作戰(zhàn)需求給出,諸如座艙界面、駕駛系統等,都以符合他們的操作習慣為考量;再有,作為合作項目,中國空軍試飛員不僅要與航空工業(yè)的設計師們溝通交流,還需要對巴方人員做試飛講評。
—既要飛得成功,更要飛得漂亮—
在關鍵的首飛環(huán)節(jié),中國空軍試飛員們也承受了更大壓力。對于每一位試飛員而言,首飛都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壓力。而中巴合作生產的“梟龍”戰(zhàn)機,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首飛不要說不成功,就是飛得不是很漂亮,都可能影響中國航空界在國際上的聲譽。試飛過程中,如果起飛落地方面做不好,或者姿勢不對,或者位置不好,歪歪扭扭、飄飄悠悠,會讓別人從外觀第一感覺就覺得這個飛機性能一般?! ?/p>
2017年4月,“梟龍”雙座型首飛成功。(圖源:航空工業(yè)成飛。攝影:徐博)
從01架到04架,中國空軍試飛員駕馭著“梟龍”翱翔藍天,表現出色,氣勢如虹!不僅首飛試驗飛得成功、飛得漂亮,更通過一次次試飛對戰(zhàn)機改進優(yōu)化。前后歷經數千個起落的試飛試驗工作,“梟龍”最終完成鑒定試飛,設計與性能指標獲得巴方認可?!皸n龍”戰(zhàn)機從首批交付至今,十幾年來從未停下改進發(fā)展的腳步,現已發(fā)展出3個批次共計4種型號,海外出口總量達數百架。
2003年8月25日,“梟龍”01架首飛成功。(圖源:航空工業(yè)成都所。攝影:姜鳳祥)
2003年8月25日,“梟龍”首飛試飛員王文江習慣性地看了看天,天氣晴朗。他在中國和巴基斯坦雙方領導和同事的注目下,邁向“梟龍”01架機?!澳翘靾雒婧艽?,心里確實有壓力,當我拿著頭盔走到飛機邊,腦子里就開始過電影一般復習處置方案,尤其是特情處置方案?!?/p>
2000年,中巴雙方共同決定,針對“梟龍”飛機的研制,機體和航電系統研發(fā)分“兩步走”,先進行飛機機體的設計和驗證工作,以盡快實現首飛;其后再加裝中國自主研發(fā)制造的航電系統。2003年5月底,“梟龍”飛機01架帶著200多條保留項進入試飛現場。當時的任務是:安全必須保證、節(jié)點必須保證、國際信譽必須保證。
王文江向戰(zhàn)友們作“梟龍”戰(zhàn)機特情處置介紹。(圖源:中國軍網 譚超攝)
中外合作的飛機,一旦有問題在世界上會有很大的負面效應……試飛存在著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風險,僅僅靠勇敢是遠遠不夠的,科學才是保證試飛成功的關鍵。王文江作為首席試飛員,全程參與“梟龍”飛機的設計、科研和生產。他從理論培訓、飛行控制力試驗、品模態(tài)試驗、“鐵鳥臺”試驗,直至進入試飛階段的理論準備,特請?zhí)幹梅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認真細致地做到最好,確保完全合格。自從飛機進入試飛現場,王文江就沒有回過家,滿腦子想的都是“梟龍”。時間緊、任務重,他和試飛小組連續(xù)作戰(zhàn),跟設計人員每天泡在試飛現場,常常干到凌晨四五點。
王文江走到飛機旁,很快就沉著下來了。他說:飛機飛得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試飛員,只要飛機不爆炸,作為試飛員都要有決心和信心把飛機飛回來!首飛相當順利!飛行時間17分鐘,王文江圓滿完成首飛任務凱旋返航。當他走下飛機時,機場上響起觀眾的持久掌聲。設計總師楊偉快步走上前去擁抱他,激動中把自己的嘴唇都咬破了。“梟龍”01架的迅速起飛,為加快平臺鑒定和進一步優(yōu)化飛機性能提供了條件,爭取了時間。
試飛員梁萬俊駕駛 “梟龍”執(zhí)行試飛任務。(圖源網絡)
2004年7月1日,試飛員梁萬俊駕駛 “梟龍”執(zhí)行“加力邊界”科目試飛任務。
在距機場70公里處的萬米高空,梁萬俊按規(guī)定完成有關動作后,發(fā)現油量指示出現異常:飛機漏油了,而且速度很快!他立即一邊向指揮塔臺報告一邊應急處置,關加力的同時,調轉機頭對向機場。
指揮塔臺指示“立即返場”。但僅僅兩分鐘后,油表指針就停在了刻度零,發(fā)動機空中停車!當時飛機高度4700米,距機場仍有20多公里,失去動力控制的飛機像一塊巨大的鐵砣從幾千米的高空急速下墜。在世界航空史上,沒有動力的飛機迫降成功極為少見,而且這架“梟龍”正處于試飛階段,機上電能儲備也是未知數,如果飛機電能不夠,迫降的結果將是機毀人亡。遇到此類重大特情,飛行員選擇跳傘無可指責,但科研新機傾注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也關系到“梟龍”戰(zhàn)機的研制周期……梁萬俊沒有任何猶豫,放棄跳傘選擇迫降,“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全力把飛機保住?!彼f:“人在生死攸關之時,要保住最重要的東西?!?/p>
試飛員梁萬俊。(圖源:中國空軍)
降落機會只有一次!在兩任部隊長雷強、錢學林的引導下,梁萬俊精準修正“梟龍”的速度和高度偏差,平穩(wěn)地穿過云層,向機場方向滑去。在距離地面1100米時,飛機成大銳角風馳電掣般撲向跑道。這一刻,塔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兩分鐘后,飛機以超出正常近兩倍的速度接地,剎車!放傘!伴隨著一聲巨響,輪胎剎爆,飛機拖出兩道長長的輪印,在距離跑道盡頭300米處穩(wěn)穩(wěn)地停住。這史無前例的高空遠距迫降,生死8分鐘的驚天一落,堪稱世界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跡。梁萬俊冒著生命危險帶回的寶貴數據,大大縮短了科研進程,參與研制“梟龍”的一位老專家,抱著他失聲痛哭。
2006年4月28日,“梟龍”04架首飛成功。(圖源:航空工業(yè)成飛。攝影:沈峰)
戰(zhàn)機上最為關鍵的航電系統,曾經是中巴合作中的核心分歧點——巴方提出使用西方航電系統,中方則力薦國產航電設備。但后來隨著中國的武器、航電技術的突飛猛進,巴方打消了顧慮,2004年和中航技公司簽訂 “梟龍”航電系統研制合同。2年后,能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媲美的航電系統研制成功——為了適應巴方飛行員的操作習慣,“梟龍”航電系統研發(fā)團隊還特意設計了符合其習慣的駕駛系統。
2006年4月28日,安裝著我國自主研發(fā)航電設備的“梟龍”04架機,在成都溫江機場安靜地等待著自己的首秀,巴基斯坦空軍20多人來到試飛現場一起見證它的騰飛。這是一架全狀態(tài)戰(zhàn)機,已達到交付時真正的戰(zhàn)斗水平狀態(tài),由空軍試飛員何斌斌擔任首飛試飛員。他說:“柔美中可以看見攻擊性,看到梟龍的第一眼我就喜歡上了它?!?/p>
上午10點,何斌斌身穿特制飛行服登上了“梟龍”戰(zhàn)機。飛行服也是根據巴方要求專門為"梟龍"設計,跟座椅進行配套的一種新式服裝。10點55分,“梟龍”在跑道上開始起動、滑行、加速、猛然沖向天穹,順利起飛。何斌斌駕駛著戰(zhàn)機,在高空接連做了躍升、盤旋、翻轉、低空等全套動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流暢。試飛員向地面報告的聲音清晰明確:“航電系統工作正常,飛機工作狀態(tài)良好?!薄 ?/p>
“梟龍”04架機試飛員何斌斌(中)。(圖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在空中飛行了16分鐘后,飛機平穩(wěn)降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巴方代表激動地和航電研發(fā)團隊人員緊緊擁抱在一起!“梟龍”04架機通過了試飛檢驗,首飛圓滿成功!這次試飛的優(yōu)良表現,為批量生產“梟龍”戰(zhàn)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皸n龍”達到了第三代戰(zhàn)斗機的綜合作戰(zhàn)效能,真正成為了一架適應現代戰(zhàn)爭要求和軍用飛機市場需求的先進戰(zhàn)斗機!
綜合整理自新華網、央視網、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中國航空新聞網、參考消息網、解放軍報、四川日報、航空工業(yè)微信公眾號、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等媒體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