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作者 王善航/黃岡師范學院政法學院特聘副教授、黃岡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協會副秘書長
最近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在BBC的一檔節(jié)目中宣稱,如果特朗普贏得本次美國總統大選,那么臺灣“可能就完了”。同時也宣稱,若特朗普勝選,那么烏克蘭也“完了”,因為他相信特朗普最終會站在俄羅斯總統普京一邊。如此將特朗普執(zhí)政視為洪水猛獸般,巨大沖撞國際政治及兩岸關系發(fā)展,究竟是危言聳聽呢?還是客觀分析呢?對美國內政影響沖擊少于國際嗎?這恐怕還需要仔細探究一翻。
毋庸置疑,特朗普兩岸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可預期性及交易性,但因其不確定性及極具交易性,這就會釋出中美關系、中國及各國關系、兩岸關系的政策框架空間,及展現政策的彈性。
首先,特朗普當選極大可能的分化美日韓同盟的團結性。對于臺灣地區(qū)而言,特朗普若是當選后,其帶來的不可預測性,必然大幅增加臺灣防御成本增加,惡化臺灣財政支出負擔,引發(fā)臺灣民眾及反對黨的反美及疑美情緒;但對沖大陸的彈性增加,特朗普若再次上臺還需考慮其前后兩個任期內的政策差異偏向,假使延續(xù)前一任期方針,美國國際及軍事戰(zhàn)略其孤立性更強,防御成本更高。同時,增加盟邦疑慮。就駐日韓美軍軍費喊高增長50%,就極大可能的分化美日韓同盟的團結性,更遑論對臺軍售等協防成本。
其次,特朗普若延續(xù)前任內的模式,聲援力度大于實質力度。這本就屬于《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孤立主義下的原則,延續(xù)特朗普商人與美國一貫價值觀,經濟商業(yè)利益永遠大于其他且構成其所認知國家利益核心內涵。從實質架構上看,只要給于特朗普足夠籌碼、資金及利益,其對沖彈性比民主黨要來的更大,此論證特朗普執(zhí)政及政策缺乏一致性與充滿交易性特質。
復次,若特朗普當選給予陸美臺較高彈性空間與機會。從政治現實檢視,無論民主或共和黨,“反中”、“抗中”已是美國毫無懸念戰(zhàn)略方針,無論是從政黨及行政及立法部門皆然。這與修習底德陷阱迷失有關,美國全球超級強權地位正受到中國這一第二大強國挑戰(zhàn),作為全球超級強權美國想要再度偉大,但卻又有欲振乏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之慨。
對臺聲援軍售一向是美國對華政策選項,也是最令臺灣方面感到“最強而有力的挺臺及友臺”策略選項之一,特朗普的兩岸政策其可交易性越大,對臺而言的對沖彈性空間也會更強。嚴格意義上來說,特朗普若當選,對西方世界傳統的民主同盟或許是一種威脅,但是從機會成本考慮,特朗普上臺給與大陸,美國自身與臺灣調整彼此關系的一次彈性空間與機會。
再者,若哈里斯當選美對臺政策掣肘較大。一旦哈里斯上臺,其對中任務側重不同,調整延續(xù)拜規(guī)拜策,全球戰(zhàn)略布局會是首要,即使兩岸政策具有延續(xù)性及預測性,對臺而論對沖彈性反倒相對較小。放眼美日韓同盟關系延續(xù),日韓本就一直是美民主黨全球戰(zhàn)略側重的重點,相較臺灣地區(qū)即使成為“印太戰(zhàn)略”圍堵一環(huán),但因缺乏實質駐軍,加上一法三公報及其所謂“一中政策”限縮,美國要武裝臺灣的成本極為高昂。實質上臺灣此一缺口,成為效果低的圍堵鏈破口,對臺而言哈里斯當選反而對臺灣的政策掣肘較大。
最終,特朗普當選對國內沖擊不亞于國內紛爭。若特朗普當選后,更易失控的反倒是美國內政及延伸的種族問題,這遠大于上臺后對全球混亂格局影響。無論是俄烏戰(zhàn)爭、巴以沖突及黎以局勢等中東問題,或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在特朗普政策框架思維來看,皆是《可交易性》問題。一旦籌碼到位買定,比美國社會內部百年來存在的種族問題,其實更易解決的多。換言之,特朗普政策所帶來重擊,對全球局勢的沖撞振幅,恐怕不會比美國國內震蕩還大。無怪乎,不少人士以民主內戰(zhàn)、民主內耗來形容此次美國總統大選,甚至反思美國總統選舉的合理性問題。
毋庸置疑,相對于哈里斯當選,特普朗當選對全球政經秩序及兩岸互動將可能造成更巨大沖擊。對陸而言,美國將加重對中國大陸提高關稅,這將破壞陸吸引外資條件及其營商環(huán)境,致外資從中撤資;兩岸經濟越朝向脫勾化,致供應鏈中斷,臺商移向新南向國家及美加墨自由貿易區(qū)或回臺投資。盡管兩岸經貿不可能完全中斷,但此將降低兩岸經貿依存度及相互依賴。
對臺而言,特朗普政府要求臺灣方面增加防務費在臺當局總支出預算中的比例,致兩岸軍事對立沖突更嚴重,強化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以武拒統”的軍事實力底氣;但民進黨當局若要順從特朗普政府要求,勢必增加防務支出排擠社會福利及醫(yī)療、公共基礎設施等,不僅惡化臺灣內部政黨政治及社會階層、團體與民進黨對立;也刺激兩岸關系更形緊張及敵對。
面對如此可能變局,兩岸社會更應思考回歸既有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必要性,化兩岸對抗為兩岸重啟對話協商。在此共識前提下,倡議協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持續(xù)正?;\作,及兩岸協商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 ,避免兩岸供應鏈中斷及經濟脫鉤化,加強兩岸經貿交流及合作。同時,在“九二共識”下思考倡議,協商簽署兩岸和平穩(wěn)定框架協議或兩岸和平協議可能性,避免外部因素對兩岸關系劇烈沖撞。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