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宿遷9月15日電 (劉林 唐獻軍)高粱是釀酒主要原料,為了有效預防蟲害,提升本土高粱品質,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qū)聯(lián)合宿遷市農科院創(chuàng)新生物防治辦法,通過放飛赤眼蜂以蟲治蟲,助力糧食增收,農民致富。
14日下午,在洋河新區(qū)鄭樓鎮(zhèn)張渡村一處高粱地旁,宿遷市農科院金倩博士給農戶講解病蟲害狀況和赤眼蜂放飛事項。由于提前設置性信息素誘捕器和太陽能殺蟲燈,對桃蛀螟、玉米螟等種群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專家們對目前蟲口種類和密度了解很充分。
松毛蟲赤眼蜂是一種體形非常小的卵寄生蜂。張超然 攝
“像這個葉子上面有這幾層排孔,這個就很明顯就是玉米螟吃的,根據目前這個排孔情況以及吃的程度,判斷可能應該是在一個月之前,蟲子就已經鉆到葉子里面,進行啃食了?!苯鹳徽f。
金倩介紹,這次投放的赤眼蜂,不光能治玉米螟,還能夠治條螟,包括后期在穗長上來之后,鉆心的一種蟲子叫桃蛀螟,它都可以寄生在害蟲當中,然后把它們的卵殺死,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
據調查統(tǒng)計,宿遷本地螟蟲二代羽化高峰在8月20日左右,這也是赤眼蜂投放的最佳時機。同時,這個階段也是高粱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眼下是第3次放飛,屬于補防階段。
為了讓農戶們近距離了解赤眼蜂的防治奧秘,專家們還現場生動介紹。只見金倩博士從一個白色網狀袋中倒出很多黃色小球,每個小球直徑約兩厘米。“咱們蜂球打開之后,里面白色的就是這個柞蠶卵。然后每一個柞蠶卵里面,可能寄生大概有100多頭赤眼蜂。這是它的寄主,暫時先藏在這里面,然后等到大概兩三天以后,它就從這個卵里面飛出來。”金倩說。
專家給農戶講解病蟲害狀況和赤眼蜂放飛事項。張超然 攝
專家介紹,松毛蟲赤眼蜂是一種體形非常小的卵寄生蜂,體長僅有0.4至1.2毫米,通常為黃色或黃褐色。赤眼蜂寄生后會經過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最終咬破害蟲的卵殼飛出,接下來尋找新的害蟲卵,產卵寄生。在25℃的條件下,大約12天赤眼蜂就可以繁殖一代。以后在田間循環(huán)往復,世代繁殖,將害蟲消滅在胚胎時期,達到控制蟲害的目的。
由于每個蜂球里面大概有2500只至3000只赤眼蜂,平均每畝地只需要投放6個蜂球。按照目前100到300個百株蟲數計算,一季高粱需要釋放3次,每次間隔5到7天,每一次釋放大概1萬只赤眼蜂。依據地塊大小,可以無人機投放大面積防治,也可以人工投擲小面積拋撒。由于蜂球外殼采用可降解材質,環(huán)保問題不必擔心。
談到防治成本,農戶張興祥算了一筆賬。正常一畝高粱地三次打藥需要15元,目前赤眼蜂防治只需要8.5元,他們家流轉300畝土地種植散穗型洋綿9號,光是蟲害防治成本就節(jié)省了1950元,而且環(huán)保無公害。
專家提醒,放飛赤眼蜂要選擇無大風降雨等氣象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放蜂。北方干燥、高溫地區(qū),應選擇傍晚時放蜂;南方潮濕地區(qū),適于在上午放蜂,這樣更有利于赤眼蜂的羽化和寄生。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