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美關系,穩(wěn)中有斗,大陸對臺,越收越緊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4-08-08 08:11:34

作者 周忠菲 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

2024年7月27日,在第14屆東亞峰會外長會在老撾萬象舉行期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應約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談持續(xù)了一小時二十分鐘,遠超預期。會談背景:一是拜登政府任期還剩不到半年,二是特朗普遇刺,拜登“宣布退選”,三是亞太安全局勢繼續(xù)緊張。

美西方整體對會談持樂觀態(tài)度。路透社與法新社消息稱,布林肯向王毅表示,拜登總統以及將代表民主黨參與美國總統大選角逐的副總統哈里斯,都相信美中關系穩(wěn)定的重要性。臺灣問題上,西方媒體轉引美國國務院一位高層官員透露的信息,稱布林肯在與王毅的會談中,“雙方非常深入地談論了臺灣問題”。中方有媒體評論說,王毅外長對于中國的“統一進程” 有了“分量更加十足的新說法”。

本文主要從分析官方立場出,解讀中美外長會談,歸納出四點:

其一,:中美關系穩(wěn)中有斗。中美競爭主要層面仍在軍事領域;其二,美國視中國為“假想敵”是戰(zhàn)略誤判;其三,中方信息顯示,大陸對臺政策將越收越緊。其四,美方姿態(tài)有講究。

一、中美競爭,主要層面在軍事領域。

對這次會談,中國外交部和美國國務院都發(fā)表了聲明。

中方稱,王毅與布林肯就當前中美關系交換意見,同意繼續(xù)保持各層級溝通,進一步落實好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

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米勒稱,“雙方就重要的雙邊、地區(qū)和全球問題進行了坦誠和富有成效的溝通?!?米勒稱,布林肯表示美方將繼續(xù)利用外交手段負責任地管控中美競爭、坦誠地討論分歧。

中美沖突以軍事競爭為主的事實, 得到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的進一步認證。近日,在接受中國記者對這次會談采訪時,伯恩斯坦承,中美競爭存在四個方面,分別為軍事對手,科技競爭,貿易和投資,以及政治制度。他強調,第一個激烈競爭的就是軍事領域。

二、美國視中國為“假想敵”是戰(zhàn)略誤判。

中美沖突以軍事競爭為主的基調,其背后決策涉及到美國視中國為“假想敵”,這不僅是戰(zhàn)略誤判,而且不利于化解地區(qū)沖突。

美方的表達為:中美軍事競爭是指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qū),視中國為軍事力量對手。即美國通過發(fā)展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的聯盟關系,設立“奧庫斯聯盟AUKUS”,建立“四方機制Quad”等。顯然,目的就是實現對中國的圍堵。如不久前在華盛頓閉幕的北約峰會,其《聯合宣言》,就將中國“視為威脅”。

要看到,在美國的軍事戰(zhàn)略導向影響下,西方社會指責“中國威脅”的聲音仍未減緩。如美國主導的,從6月開始到8月上旬才結束的,西方多國參與的“環(huán)太平洋軍演”,如法新社報道布林肯“威脅”王毅,“中國不得繼續(xù)向俄羅斯出售武器”;路透社報道王毅“批評”美國,直接點名美國主導的印太戰(zhàn)略,加劇安全困境,與地區(qū)長期和平繁榮的愿景,背道而馳。中方強調“北約插手亞太,勢必引發(fā)對立對抗。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fā)布的信息指出,包括南海、臺海為背景的中美軍事沖突加劇,這種局面的形成在于美國“以中國為敵”,美國的戰(zhàn)略誤判,不利于有效地化解地區(qū)沖突(7月27日,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致詞時,明確指出,美國把中國作為“假想敵”是嚴重戰(zhàn)略誤判。謝峰強調,中國從來無意也不會干涉美國大選和內政。)如這次會面次日,即7月28日,美日“2+2”會議(外長防長)在東京舉行。美日在會后發(fā)表的聯合聲明中,包括“確認”駐日美軍設立“統合軍司令部”等內容。

三、大陸對臺政策將越收越緊。

隨著中美軍事關系的持續(xù)緊張,美國強化了在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上的干涉立場,其手段,一方面是拉攏盟國日本和韓國等,在所謂“中國威脅”下,給島內“臺獨”勢力打氣,另一方面是加緊武器售臺,進一步扶持民進黨當局“親美抗中”。這種形勢下,中國國防部提出的反對“臺獨武裝”,已經不同于過去針對“臺獨分裂勢力”的表述。如在香山會議中美防長會談中,中方發(fā)出的”甕中捉鱉、不足掛齒”的警告,不僅針對“臺獨武裝”分裂集團,也是針對借助“臺獨武裝”,以達到分裂中國目的的外來干涉勢力。中國還旗幟鮮明地指出:“日本在亞太肇事,跳得最兇”。這次外長會談中國又直接點了美國的名。

會談中,王毅向布林肯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過去不是、將來更不會是一個國家。“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王毅特別強調,“臺獨”勢力每挑釁一次,我們必會反制一次。

這是從內政角度,對“事實臺獨”執(zhí)政“滿月”之際,大陸發(fā)布“懲獨”《22條》的進一步解釋,表示大陸對臺政策,將越收越緊。中方媒體中出現的,稱王毅外長對于中國的“統一進程” 有了“更加十足的新說法”,可以理解為此含義的延伸。

四、美方姿態(tài)有講究。

中國大陸發(fā)布“懲獨”《22條》時,拜登政府為“穩(wěn)住臺獨”,6月25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出來表態(tài)說:“美方強烈譴責中方破壞穩(wěn)定、升高情勢的言行”。宣稱此舉“威脅與打法律戰(zhàn),無法和平解決兩岸分歧”。 臺灣民進黨當局立即跳出來,對美國的所謂“支持”表示“感謝”。6月26日,大陸國臺辦發(fā)言人指出,美國無權對中國依法對“臺獨”勢力進行懲治一事,說三道四。提醒美國必須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履行不支持“臺獨”的承諾,不得向“臺獨”分裂勢力發(fā)出錯誤信號。

一些跡象顯示,美方姿態(tài)是有講究的。如中國再次強調,“希望拜登政府兌現其承諾”。布林肯關于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表態(tài),也基本“中規(guī)中矩”,與拜登未宣布退選時,美國國務院粗魯行事的作風,存在差距。民進黨當局相對“保持沉默”,賴清德本人將其施政重點,放在“內部肅貪”上。

五、結語

從國際輿論看,在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選,美國國內出現要求拜登“交出政權”等呼聲的背景下,中美雙方在拜登看守政府最后半年任期內,就一系列重大地區(qū)問題上進行的戰(zhàn)略溝通,得到世界大部分媒體,包括西方主流媒體的首肯。

中美關系面臨風險仍在積聚,挑戰(zhàn)仍然在上升的態(tài)勢。中美關系,穩(wěn)中有斗。中美沖突以軍事競爭為主,與美方在臺灣問題上,顯現的外交姿態(tài)的有所講究,并不矛盾。中國政府強烈反對美國出于地緣政治利益,利用各種操控手段。包括美日同盟,加強地區(qū)軍演,鼓動北約將觸角伸入亞太,搞“亞洲小圈子”等。

中國正在積極地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多邊合作,借助多樣化的外交手段,明確表達在臺灣問題上毫不妥協的堅定立場。包括在內政上,執(zhí)行越來越緊的對臺政策。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