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戳破賴清德所謂“四大支柱計劃”的假和平、真謀“獨”謊言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3-07-13 11:15:00

賴清德四大支柱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綜合報道】臺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7月5日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以“保衛(wèi)臺海和平計劃”為題提出所謂“四大支柱”,即所謂“全力強化嚇阻”“提升經(jīng)濟安全”“展開民主伙伴合作”“維護兩岸現(xiàn)狀”,引起各界輿論批判。實際上,賴清德曾多次公開宣稱自己是“臺獨務實工作者”,此次投書也并未收回其“臺獨主張”,所謂“和平計劃”根本就一紙騙選票的“臺獨宣言”。

所謂“四大支柱”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

臺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

防務政策方面,顯然是配合美方把臺灣打造成“武器庫”的策略。賴清德的投書中說:“我們提高防務預算、實現(xiàn)兵役改革、增強軍隊實力”、“加速轉型、強化不對稱作戰(zhàn)”。這些正是美方近年施壓要求民進黨當局所做的“自我防衛(wèi)”措施。

經(jīng)濟領域方面,賴清德在文章中說“臺灣經(jīng)濟承受大陸的脅迫”、“必須確保供應鏈安全”。這顯然就是美國近年鼓吹的“脫鉤斷鏈”、“去風險化”的論調,目的是要在經(jīng)濟、貿易、科技等領域打壓中國大陸。但臺灣地區(qū)是以出口為主導的經(jīng)濟體,而大陸是其最大的出口地,占了臺灣對外貿易的35%至40%。如果臺灣方面疏遠與大陸的經(jīng)貿往來,無異于“經(jīng)濟自殺”。多年來,臺灣從兩岸經(jīng)貿中享受著巨額貿易順差,卻被賴清德說成是“經(jīng)濟脅迫”,根本就是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兩岸關系方面,賴清德在文章中把近年臺海局勢緊張的原因推卸給大陸方面。事實是,民進黨當局迄今拒不承認體現(xiàn)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系政治互信,還與美方勾連,充當其“遏華”打手,從而導致兩岸關系大幅倒退、臺海局勢持續(xù)升溫。

臺灣統(tǒng)一聯(lián)盟黨主席戚嘉林表示,所謂“四個支柱”基本上毫無新意,全是民進黨的現(xiàn)行政策。第一支柱,要加強武力威懾,擺明就是以武拒統(tǒng)。第三支柱,加強與民主伙伴的緊密關系,就是倚美謀獨的2.0升級版,就是拉幫日韓及可以拉盟的對家。至于第四支柱,維持現(xiàn)狀,但現(xiàn)狀定義不明,依邏輯推理就是綠營所謂“現(xiàn)在實質獨立”的現(xiàn)狀。

戳破賴清德投書美媒的背后謀算

臺媒批賴清德

臺媒頁面截圖

一、向美國示好、化解美國疑慮

國際關系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在香港“中評社”直言,賴清德反復標榜“務實臺獨工作者”身份,導致美國對其疑慮不斷升級。在此情勢下,賴清德在美國投書,向美國輸誠示好、化解美國疑慮的意味顯而易見。

臺灣《觀察》雜志發(fā)行人紀欣對“臺胞之家網(wǎng)”表示,賴清德的這篇文章就是向美國表態(tài),他即便當選也不會宣布獨立,且支持維持現(xiàn)狀,為的是安美國人的心。因為他知道“不統(tǒng)不獨不武不和”才最符合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這樣他才能打消美國的顧慮,得到美國的支持。

夏潮聯(lián)合會秘書長林聲洲認為,此番表態(tài)只是賴清德為了下月“過境”美國進行“面試”所提出的一份答卷。其實都是老調,表明他愿意配合美國的反華政策及為之拱火升溫的基本態(tài)度。

中華“一國兩制”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理事長吳衣菡表示,據(jù)了解,目前賴清德出訪美國的行程尚未敲定,發(fā)表該言論是急于爭取美方的認同支持,建立自己的對美團隊,完成所謂的臺灣大選候選人訪美潛規(guī)則,利于推進其當選后的執(zhí)政工作。

香港《大公報》批,賴清德說“四大支柱”是其“政策理念”,可謂選舉政見,卻刊登在美國《華爾街日報》。這擺明就是給美國政府看的,是給美國的“投名狀”,因為文章充滿了“仇中反中”的意味,完全符合美方的口味。

不過輿論并不認為美國會就此“信賴”或在2024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中公開表態(tài)支持賴清德。

賴清德臺灣聯(lián)合報

賴清德 圖片來源: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

島內智庫研究員蘇泳霖在臺灣《中國時報》上發(fā)表評論表示,美國和西方是否真的“信賴”目前為止仍然要打一個問號。至少從目前美國公開表態(tài)來看,無法得出這樣的結論,且美國深知對2024選舉表態(tài)的敏感性,很容易被外界扣上“介入臺灣選舉”的帽子,因此最有可能的情境是,直到投票日之前,都看不出任何美國具有傾向性的公開表態(tài)。

另外,從美國智庫圈對2024的幾種代表性看法可以看出:首先,美國深知民進黨的選情是逆風,掌握了賴清德民意支持度嚴重不足的現(xiàn)況,因而絕對不會光明正大“挺賴”或“信賴”。其次,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的投書,并未澄清或收回“務實臺獨論”,與北京“反臺獨” 、美國“不支持臺獨”是矛盾的。這在美國眼中恐怕無法及時提升信任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財政部長耶倫陸續(xù)成功訪華,中美關系穩(wěn)定的預期上升,若賴清德洗不掉“臺獨”標簽,美國選前會以一種巧妙方式,引導臺灣選民支持“有能力維護和平、規(guī)避戰(zhàn)爭風險、且言行穩(wěn)定值得信任的候選人,這種可能性不會排除。

二、企圖用“追求和平”話術騙取選票

賴清德四大支柱背離民意

臺媒頁面截圖

此外,鐘厚濤認為,賴清德還想借此制造“出口轉內銷”效應,來誤導臺灣民眾,進而在選舉中騙取選票。其所謂“四大支柱”看似是“保臺”與“愛臺”,實則是“禍臺”與“害臺”,是以更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的方式,將臺海局勢推向無底深淵。

中華兩岸文化經(jīng)濟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孫紅文認為,四大支柱的具體內容,民進黨以往在島內都曾提過,這次是集合在一起發(fā)表在華爾街日報上。民進黨以往是以“臺灣獨立”為口號,自2019年選舉開始,為了拉攏中間選民,民進黨選舉的口號和主張就有一些改變,所以“四大支柱”的本質就是忽悠臺灣民眾為其投票。

臺灣光彩事業(yè)促進會、中國夢促進會會長駱宏賓表示,賴清德枉顧事實,這篇文章也主要是給他的30%的支持者看的。無論是他要加強非對稱戰(zhàn)力,還是與大陸脫鉤斷鏈,都不會得到臺灣民眾的支持。這也凸顯出他向美國“爸爸”表忠心,感謝美國提供武器,還要象烏克蘭那樣,讓臺灣青年當炮灰。臺灣目前經(jīng)濟困難,賴清德還要給自己表功,就是為了給自己拉選票。

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吳宇恩表示,賴清德在選舉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前投書《華爾街日報》,一是保持目前綠營基本的親美態(tài)度;二是其根深蒂固的“臺獨”思維與主張;三是鞏固他在綠營基本盤地位,更多的是選票考慮。

然而,島內主流民意是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要發(fā)展不要動蕩,兩岸要交流不要交惡,兩岸要對話不要對抗,并深刻認識到,“臺獨”與戰(zhàn)爭水火不容。所以賴清德此舉完全弄巧成拙,不斷鼓噪兩岸對抗,暴露了其假善意、真謀“獨”的面目,顯然是與島內主流民意背道而馳,也是與歷史大勢逆向而行。

“賣臺謀獨”言論引起輿論強烈抗議

全美多個反“獨”統(tǒng)促會連日來發(fā)出嚴正聲明表達抗議,并揭露民進黨及賴清德挾洋謀“獨”。聲明指出,“臺獨”是破壞臺海和平的根源,“臺獨”分裂與兩岸和平不能相容,而賴清德所謂“四大支柱”是明顯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臺獨”挑釁。投書美媒及所謂“展開民主伙伴合作”等,都是在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將“臺獨”包裝到所謂的“和平計劃”之中,是低劣的騙術。此計劃把破壞臺海和平的責任推向一直在謀求兩岸和平發(fā)展的大陸一方,這是賊喊捉賊。

聲明表示,全美反獨促統(tǒng)聯(lián)盟及一切愛好和平的僑胞共同呼吁國際社會擦亮眼睛,認清“臺獨”分子才是臺海危機的根源。如果相信、默認、容忍乃至縱容“臺獨”分子的騙言騙語,就不可能有兩岸的和平。呼吁國際社會一起努力,不給“臺獨”分子任何錯誤信號,共同維護臺海穩(wěn)定與世界和平。同時呼吁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相向而行,本著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繼續(xù)共同努力。兩岸華人一起行動起來,砥礪前行,早日現(xiàn)兩岸和平統(tǒng)一。

島內各界友我社團和代表人士也紛紛痛斥賴清德否認“九二共識”的“臺獨”本性,將臺海兵兇戰(zhàn)危歸咎于大陸的“武力恫嚇”,這完全是甩鍋抹黑大陸、“認美作父”、拉攏中間選民的惡劣手法,表示一定要堅決回擊并深刻揭露,讓廣大臺胞認清該文本質。

臺灣《旺報》批,賴清德參選以來,希望漂白“臺獨金孫”形象,爭取中間選民認同,但支持度遇到瓶頸,所以最近開始調整策略。他的“四個支柱”,強調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個中國原則,反對重啟服貿,又說“當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達成了”。這些說法,不但否定一中精神與“九二共識”,更是“臺獨”立場的實質展現(xiàn)。兩岸既無共識,又無互信,實際上是緊閉兩岸交流對話的機會之窗,兩岸關系只會雪上加霜,臺海將無寧日。

臺灣民眾呼吁九二共識

島內民眾呼吁回歸“九二共識”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將無從談起;拒不放棄“臺獨黨綱”,必然會把臺灣帶上一條不歸路。臺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臺海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也將被蒙上沉重陰影。未來只有重回“九二共識”政治基礎,才能為臺海地區(qū)帶來新的契機。若是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甚至妄想通過顛倒黑白的政治表演和暗藏禍心的修辭包裝來欺騙民眾,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被民眾所拋棄和唾棄。(新聞來源:中新社、臺胞之家網(wǎng)、臺灣《中國時報》、臺灣《旺報》、香港“中評社”、香港《大公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