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證實明年臺灣防務預算編列NASAMS防空導彈系統(tǒng)。(臺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明(2024)年度臺灣地區(qū)防務預算可能編列4400億元(新臺幣,下同),比本年度預算增加約300億元。明年度的防務預算不僅持續(xù)成為其他部門之冠,而且據(jù)稱將較臺教育部門、衛(wèi)福部門等預算大部各多出約1000億元。
前述數(shù)字還不包括目前已知的942億元特別預算,例如購買外國武器系統(tǒng)的大筆花費。若兩相加總,臺灣明年度防務直接的相關開支將超過5300億元。
臺灣防務預算從馬英九時期最后一年的3100億,一路加碼到明年的4400億,漲幅達28%左右,個中道理舉其犖犖大者,至少包括新冠疫情之后的通膨因素,以及中美關系、兩岸關系惡化,導致臺灣必須接受美國將臺灣“碉堡化”(亦有人稱“豪豬化”)的建議,購買許多武器以所謂“嚇阻解放軍”的可能攻擊。
有評論稱馬英九時期不愿提高防務開支,所以蔡英文當局正在趕進度,這根本顛倒是非。馬英九用兩岸和解的制度化、臺灣地區(qū)在國際道德與價值的制高點、防衛(wèi)與外事的結合這三道防線,希望能進一步穩(wěn)定兩岸關系,使臺海成為和平、繁榮之海,也可同時減少兩岸官方誤判情勢的風險。
民進黨及其側翼的響應多是時空環(huán)境不同、馬英九“親中遠美”,從不檢討是自己在2016年5月再度上臺后,先從兩岸政治對話的基礎撤退,又不想或不敢提出實質的談判條件,遑論忽視了當時美國官員對馬英九時期穩(wěn)定的兩岸政策多持正面看法。
本文不擬打口水戰(zhàn),只想最簡單地歸納呈現(xiàn)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三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防務預算圖像,那就是:陳水扁因為兩岸關系惡化,想編更多預算、買更多武器,但因為對美關系不佳而買得較少,所以預算數(shù)最??;馬英九因為兩岸關系改善,想適度強化防衛(wèi)力量,且因為對美關系頗佳而買得比陳水扁多了許多,所以預算數(shù)居中;蔡英文因為兩岸關系再度惡化,想編更多預算、買更多武器,因為對美亦步亦趨加上中美關系惡化而買得更多,所以預算數(shù)最大。
還有人說,雖然防務預算大幅增長,但蔡當局對美軍購都取得合理價格,而且對軍人非常重視。這種非常主觀且于事實有點距離的論述,社會上自有公斷。
而且除了防務預算快速、大幅增長外,臺灣役男的服役期限也恢復到一年,訓練內容與場地、軍士官人力、實際效果等問題都還要面臨現(xiàn)實的考驗。
為什么蔡當局不在第二任(2020年5月)前后,明白地告訴臺灣民眾,選了民進黨就即將要面對這樣的防務安全局勢呢?至于明年度防務預算的管控,就看各位民意代表的專業(yè)、決心與良心了。(作者黃奎博為臺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