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灣“反民粹”骨牌效應來了?

華夏經緯網(wǎng)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1-11-02 09:36:42

(評論員 束沐)“臺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罷免案10月23日獲通過,緊接由國民黨和民間團體發(fā)起的反萊豬、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公投綁大選”四臺籍民眾投票案將登場,目前各方民調均顯示四項皆過可能性較高,另一“獨派”“立委”林昶佐罷免案也被認為通過機率不小。2018縣市長選舉慘敗后,民進黨靠操弄“抗中保臺”民粹僥幸“續(xù)命”,如今“刪Q”、“清昶”再加上四投票案如燎原之火,臺灣老百姓懲罰亂臺民粹的骨牌效應開始了?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2019年至今,民進黨借助國際環(huán)境、外部勢力、突發(fā)事件、對手分裂等一系列內外因素,將島內輿論主軸與民意訴求,從改善民生、優(yōu)化分配強扭至意識形態(tài)、統(tǒng)“獨”對決。2020勝選后不僅未有收斂,反而因新冠疫情變本加厲,故伎重演將島內民眾在疫情爆發(fā)初期的恐懼感、不信任感與自保心態(tài),透過鋪天蓋地的網(wǎng)絡輿論操作,轉化為更拙劣、更惡劣的“反中仇中”民粹。然而,去年9月以來的萊豬風暴,以及今年5月至今的本土疫情失控與疫苗亂象,令民進黨這套屢試不爽的政治雜耍,重重摔在地上。

最近一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老百姓親眼看到并親身感受到,所謂“抗中保臺”、“捍衛(wèi)民主”盡是謊言,背后掩蓋著“綠色恐怖”的威權回潮、巨量政經資源壟斷下的派系分肥,以及對民眾生命健康的漠視乃至殘害。這股強烈的“覺醒”民意,可以從近期發(fā)生的以下三件事中展現(xiàn)出來:其一,叫囂“仇中”、鼓吹“開戰(zhàn)”的陳柏惟被罷免后,許多臺灣網(wǎng)民發(fā)現(xiàn),島內最熱衷渲染、炒作“抗中”的政客,反而是一幫沒當兵、不敢當兵或只做“替代役”的膽小鬼;其二,綠營“線民”事件釀成茶壺風暴,讓不少臺灣民眾高度懷疑,當年的“抓耙子”很有可能還藏在今天的民進黨當權者之中;其三,當初綠營抹黑最惡劣、阻撓最用力的復必泰,卻被相當多臺灣民眾發(fā)現(xiàn),成為近幾個月來到貨最穩(wěn)定、負面爭議最低、接種預約最踴躍的疫苗。

臺灣上世紀90年代“民主化”至今,民粹政治始終陰魂不散。從最初煽動福佬沙文主義、挑撥省籍矛盾與“歷史悲情”,到后來洗腦誘騙島內青年、策動“學運”癱瘓施政,再到今天肆無忌憚勾連外部勢力升高臺海緊張、假“團結”之名大搞政治斗爭與清算,民進黨操弄以“反中”為核心的民粹謀取私利,其技巧不斷“進化”,而臺灣老百姓與島內社會良善力量與其做斗爭的成本、難度以及危險性也在不斷升高,一些人迷失方向、受到蠱惑,或者選擇順從甚至迎合。俗話說“事不過三”,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先后靠“反中”“民粹”轉移施政民怨、渡過權力危機,臺灣老百姓從中吃到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

從幾年前罷免黃國昌惜敗、“韓流”庶民起義功虧一簣,到現(xiàn)在“刪Q”頂住民進黨全面動員而獲通過,縱使近期綠營高官聲嘶力竭地以“抗中保臺”反制四大投票案,但島內主流民意“討厭民進黨”的大氣候已在形成之中。最具諷刺意義的是,下修罷免、“公投”門檻,原本是民進黨玩弄民粹于手掌間的“私家秘籍”,如今卻遭到島內反民粹力量的懲罰,若四大投票案悉數(shù)過關,不僅意味著2016年5月以來民進黨當局施政的又一次重大挫敗,還意味著以“反中”“民粹”政治也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迎頭重擊。

然而,反民粹的骨牌效應能否真正扭轉島內政治亂象、重構島內政治版圖?以目前形勢來看,恐怕難言樂觀,還需繼續(xù)觀察。“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政黨支持率雖已跌至27.1%,但綠營側翼“時代力量”和“臺灣基進”支持率不降反升,泛綠版塊支持率合計36.2%,仍高于國民黨、民眾黨兩大在野政黨合計33.8%的支持率??梢姡F(xiàn)有藍白陣營仍未有足夠把握掀翻“綠色獨大”格局,更何況藍白之間尚未形成結盟和協(xié)作,也沒有對剩下26.6%的無政黨支持者產生足夠吸引力。同時另一份“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2024熱門人選中,“臺獨”色彩鮮明的賴清德反而憑借近兩年來的低調姿態(tài),在主流民意對“蔡蘇體制”不滿聲浪下逃過一劫,以25.5%看好度略贏侯友宜,而原本呼聲較高的鄭文燦則因桃園疫情重挫至6.4%。換言之,在現(xiàn)有島內政治體制之下,當社會情緒得到宣泄、民意潮起潮落過后,“反中”“民粹”是否死灰復燃?這個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我們認為,由于“臺獨”與外部勢力的不斷挑釁、踩線,經過三十年兩岸共同締造的和平發(fā)展格局,正在遭遇最為嚴峻的顛覆性風險!從“刪Q”通過等一系列島內政治現(xiàn)象可以看出,廣大臺灣民眾真切盼望兩岸和平、交流合作,反對謀“獨”挑釁將臺灣帶入戰(zhàn)爭的火海。然而,經過精心包裝的“反中”“民粹”對島內社會產生的迷惑性、煽動性不容低估,臺灣老百姓更應擦亮眼睛、明大義求大利,冷靜總結經驗教訓,自愿站在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一邊。

文章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左秋子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