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林智堅的論文抄襲事件,延伸出臺灣碩士教育的諸多現象可謂是千奇百怪,臺教育部門若不能好好檢視問題,則臺灣的碩士可能不只是一個洗學歷的旋轉門,更是一道為一些特定人士打造訂做的方便門。
首先,由于少子化因素,各大學的研究所也面臨招生不足。一般生的碩士班,近幾年來已有些學校取消學科考試或將配比數降低,甚者有些研究所直接以審查資料和口試當做入學門檻,因此當報考人數少于錄取人數時,幾乎是有報名就可以錄取,特別是碩專班更是廣開大門,可謂是為增加學生數已到不擇手段的地步。
其次,大學上課有些老師很注重點名,甚至規(guī)定超過多少課缺席就當掉。研究所上課,學生少,老師反而不太點名,特別是碩專班,學生的缺課率更高;尤其是政治人物,因碩專班上課是假日,他們在這些時間更要去跑攤,哪有空出席上課,但老師通常就視若無睹,有些研究生一學期出席不到幾次,只以一篇學期報告就可混過,而這個報告是誰寫的、寫得怎么樣、是否抄襲也無所謂,只要有交就過。
再來,雖說寫論文是學生之事,但是論文能不能過卻和指導老師有極大關系。有些教授以嚴格著稱,通常這類教師也會自我設限一年指導學生的人數,一般是五到七位左右,如果超過十位,對教授而言是極大負擔。林智堅在中華大學的指導教授賀力行一年指導20幾位,令人匪夷所思,這樣的指導品質何在?
為何這類教師會有很多學生爭取指導,并非其指導論文可獲得學術成就和研究品質,而是因這位指導老師關系,能夠在口考時順利過關。以賀力行指導的論文口試有近三分之二是同一位口考老師,其中奧妙不言而喻。
另外就論文抄襲問題,現在臺教育部門要求研究生提碩士論文前,要先去臺灣學術倫理教育中心上課并做測驗,所以論文寫作絕對是涉及學術倫理,不是綠營學者所說的只是作弊,不算違反學術倫理。另外,在自我抄襲部分也有倫理規(guī)范,不是說自己的東西可以無限使用;若不是自己東西,更不能任意不注明出處的引用。
若要從林智堅的論文風暴擴大追查,恐怕不是只有其論文涉及學術倫理問題,其指導教授是否也會身陷其中,亦值得探究。
在此次事件后,教育部門是否要好好規(guī)范臺灣碩士學位的取得,從碩士班和碩專班的入學門檻、學習歷程都應重新檢視。至于碩士論文的把關,從指導教授的指導學生人數、口試委員的聘請和論文的寫作都要更嚴格的審核,不要讓論文門成為洗學歷的旋轉方便門?。▍谓〖_灣哲學咨商學會理長/文章來源:聯(lián)合新聞網)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