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研院”公布一項民調,受訪臺灣民眾有56%對美國不信任,《紐約時報》對此引用報導,聚焦探討臺灣地區(qū)內部“疑美論”問題。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民調不信任美國的比例正好與2024年臺灣地區(qū)選舉非綠陣營得票率接近,代表多數人對于民進黨“執(zhí)政”與美國的關系,所可能帶來的臺海沖突風險,憂心忡忡。這種對美國的不信任氛圍可能帶來危險影響。
宋興洲表示,美國媒體特別在臺灣地區(qū)選舉后,引述2023年1月份公布的民調數據,聚焦探討臺灣內部的“疑美論”問題,代表美國對于賴清德“雙少”勝選感到擔心。賴得票率沒有過半,民進黨在立會席次也相對弱勢,注定接下來“執(zhí)政”要面臨跛腳問題。
宋興洲指出,站在美國的立場,民進黨延續(xù)政權絕對比較符合美國戰(zhàn)略利益,由于中美競逐的大框架沒有轉變,美國仍需要確保叫牌籌碼,“臺灣牌”不可能輕易松手,尤其是由百分百配合美國的民進黨“執(zhí)政”,對美國而言必然是可用之器,因此美國就戰(zhàn)略立場上,會希望民進黨繼續(xù)“執(zhí)政”。
不過,宋興洲表示,因為賴清德勝選成績不佳,成為美國的隱憂,畢竟賴清德得票少、民進黨在立會席次少,“執(zhí)政”難以施展手腳,加上民意基礎相對不足,美國要借臺發(fā)揮的力道可能因此分散。
宋興洲認為,根據臺“中研院”的民調,有56%的臺灣民眾不認為美國講信用,與2024選舉票投國民黨與民眾黨非綠陣營的選民比例相近,代表多數選民不信任民進黨,某方面也是對綠營“執(zhí)政”與美國的關系,所可能帶來的臺海沖突風險,憂心忡忡。
宋興洲提到,美國的種種作為,臺灣民眾都看在眼里,一旦臺海發(fā)生沖突,無法保證美國會出手協(xié)防臺灣,可是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卻不斷配合美國武裝臺灣的相關部署,除了加強軍備采購,甚至調整兵役措施,將原本4個月的義務兵役期改1年期,種種戰(zhàn)爭風險的陰影壟罩在臺灣民眾的頭頂上,反映到民調數據以及選舉投票結果上,其來有自。(記者 方敬為 香港《中評社》)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612g.cn